开春后,佟家夫人入宫请安时,特意带了个紫檀木匣子。伊尔哈打开一看,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两摞素绢装订的小册子——封皮上分别用靛青和胭脂写着《养生辑要·乾卷》《养生辑要·坤卷》。
"按娘娘的意思,"佟夫人压低声音,"男卷讲的是男子弱冠前后的注意事项,女卷从葵水初潮讲到产后调理。"她翻开其中一页,指给伊尔哈看,"这部分特意请了苏州的稳婆口述,连产妇怎么呼吸都画了图样。"
伊尔哈指尖抚过那些工笔绘就的穴位图,不由莞尔。三年前她不过随口一提,没想到父兄真当回事,不但搜集了南北方各州府的养生方子,还特意请太医署的退休老太医做了校勘。
"父亲说,"佟夫人从袖中又取出个锦囊,"这些是预备给各州县官学的,笔墨钱咱们府里出了。"倒出来的小木戳让伊尔哈眼前一亮——竟是套简易印刷版,阳刻的字迹清隽秀挺,一看就是隆科多的手笔。
琉璃进来添茶时,伊尔哈正翻到坤卷的"妊子部",上头详细记载了防滑胎的食补方子。她突然想起什么,吩咐道:"去把德嫔前日送的绣屏取来。"转头对佟夫人笑道:"正好赏给编书的先生们。"
窗外春光明媚,昭宁公主在院里追蝴蝶玩。伊尔哈望着女儿活泼的身影,心想等这批册子发下去,不知能救多少难产的妇人,又能免去多少"七活八不活"的愚昧悲剧。她摩挲着锦囊里那个小小的"佟"字印章,忽然觉得,或许这才是她穿越一遭最大的意义。
伊尔哈将两册绢书带回寝殿,命琉璃备好笔墨,打算连夜细读。她特意挑了盏明亮的琉璃灯,将书册摊在临窗的案几上——这样从外面看,只当贵妃在批阅宫务账本。
《乾卷》翻到"弱冠篇"时,她眉头微蹙。古人将"梦遗"视为元气外泄,竟建议少年郎们服用固精汤药。伊尔哈提笔在眉批处写下:"精满自溢乃常事,若强行遏止,反致癃闭之症。"墨迹未干,又翻到讲解"阳事"的章节,看到"日御一女为养生之道"的说法,险些笑出声来,索性整段划去,改作:"年少戒之在色,尤忌服助兴丹药。"
夜深人静时,她翻出私藏的炭笔,在另张宣纸上画起男性生理解剖图。画到一半突然停笔——这图若流传出去太过惊世骇俗。思忖片刻,她改画了幅含蓄的经络图,将关键部位用云纹遮掩,旁边标注:"此间精气所聚,勿受寒湿,忌紧衣束缚。"
《坤卷》的修订更费心思。看到"产妇三日不食荤腥"的旧俗,她直接批注"谬矣";遇到"辨胎男女法",更是整页撕下重写。最让她揪心的是"难产处置"章节,稳婆们竟建议用秤砣坠腹。她咬着笔杆回忆现代产科知识,最终绘了张产床姿势图,注明"垫高腰部,曲腿呼吸"八字要诀。
天光微亮时,伊尔哈揉了揉酸痛的腕子。她将改好的部分书稿藏进妆奁夹层,忽然想起什么,又抽出《乾卷》另抄了份简本。这份特意删去了露骨内容,只留青春期常识与养生之道——正适合给隆科多启蒙。
后来两年里,伊尔哈一直跟这两本书较劲,有空就翻出来写写改改。直到康熙二十年才正式完稿。
"去佟府传话,"她唤来心腹太监,将简本塞进糕点匣子,"就说本宫新得了味茯苓糕的做法,让隆科多尝尝鲜。"匣子底层,那册改良版的《乾卷》静静躺着,扉页还粘着张字条:"阿弟弱冠在即,闲时一观。"
然后让佟家将改良版的《乾卷》、《坤卷》多印一些送进来,这些书有些不被世人所容,不知道康熙得知后会是什么表情,伊尔哈打算还是悄悄给孩子们看。
……
话说回现在,康熙十九年三月,承乾宫里一株老梨树刚冒出花苞,德嫔乌雅氏便发动了。产房内血腥气混着安息香,德嫔咬着软木,冷汗浸透了中衣。伊尔哈赶到时,正听见接生嬷嬷惊呼:"阿哥怎地不哭?"
小小的婴孩被倒提着拍打脚心,半晌才发出猫儿似的微弱哭声。德嫔顾不得产后虚弱,挣扎着要看孩子:"让我抱抱..."她指尖触到婴儿青白的脸色,心头猛地一揪。
康熙赐名胤祚,希望孩子能健康长大。
好在太医仔细诊脉后,确认六阿哥只是先天体弱,并无大碍。孙太医捋着胡须宽慰道:"小阿哥脉象虽细弱,但根基尚稳。只需仔细将养,待过了三岁,自然健壮如常。"
德嫔闻言,悬着的心总算落下一半。她低头看着怀中熟睡的胤祚,孩子小小的胸膛随着呼吸微微起伏,虽比寻常婴孩微弱些,却也算平稳。伊尔哈站在一旁,悄悄松了口气,顺手将太医开的补药方子递给德嫔的贴身宫女:"按方子煎服,药材若不够,只管来永和宫取。"
康熙得知诊断结果后,特意命内务府拨了两个经验丰富的乳母来照料胤祚。每日清晨,御膳房都会送来新鲜的羊乳,说是给孩子补元气用。德嫔更是亲力亲为,连孩子的小衣裳都要亲手摸过才放心。
说来也怪,这体弱的六阿哥虽吃得少,却日日见长。满月时称重,竟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