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9982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纯禧入学
A- A+
    康熙的朱笔在奏折上悬了悬,目光扫过窗外渐暗的天色——今日又没能抽出空去考校太子的功课。他揉了揉眉心,想起保成昨日背书时困得直点头的模样,终于对李德全道:"传旨,明日开始,太子与保清一同去尚书房读书。"

    消息传到阿哥所时,保清正趴在桌上临帖,闻言笔尖一顿,墨汁在宣纸上晕开一团。他眨了眨眼,突然咧嘴笑起来——这下可有人陪他一起挨师傅的板子了!

    第二日清晨,保清特意起了个大早,换上新做的靛青骑射服,腰间还煞有介事地别了把小木剑。他兴冲冲跑到尚书房门口,却见保成已经被乳母抱来了,正坐在特制的矮凳上,小手紧紧攥着本《三字经》,眼圈还红着——方才与皇阿玛分别时显然哭过一场。

    "怕什么!"保清大咧咧地坐到弟弟身边,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喏,佟娘娘给的松子糖,分你一半。"

    一堂课下来,保清发现带着弟弟读书竟比独自用功有趣得多。保成背不出"人之初"时,他就偷偷在桌下比口型;师傅考校算术时,他故意把算盘珠子拨得哗啦响,惹得保成咯咯笑。最妙的是午歇时分,兄弟俩头碰头趴在窗边,用毛笔给书上的圣贤像画胡子,保成笑得差点从凳子上滚下去。

    暮色西沉时,康熙悄悄立在廊下,看着两个儿子你追我赶地跑出尚书房。保清脑后的辫子都跑散了,却还记得回头拽住弟弟的手:"慢点儿!当心摔着!"

    ……

    荣嫔生下的儿子是康熙的第十个儿子,如今康熙还没有给孩子赐名,宫里人也只能都是十阿哥这样叫着。

    永和宫的晨光透过茜纱窗,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伊尔哈正抱着昭宁公主逗弄,忽听外间传来一阵脚步声——荣嫔马佳氏亲自抱着十阿哥来了,身后跟着的乳母手里还拎着个鼓鼓囊囊的包袱。

    "这孩子跟姐姐有缘。"荣嫔将襁褓轻轻放在暖炕上,指尖在儿子熟睡的小脸上流连,"昨儿抓周,他一把就攥住了姐姐送的长命锁不撒手。"

    伊尔哈探头看去,十阿哥正攥着拳头睡得香甜,睫毛在粉嫩的脸蛋上投下两弯小扇子似的阴影。比起刚出生时瘦弱的模样,如今倒是养得白胖了不少,只是眉宇间依稀还带着荣嫔当年痛失三阿哥时的惊惶。

    "你放心。"伊尔哈接过琉璃递来的温帕子,轻轻擦了擦孩子嘴角的口水印,"保清和纯禧都是在我这儿长大的,如今不都活蹦乱跳的?"

    荣嫔眼眶微红。她想起前几日去阿哥所看望保清时,那孩子一个箭步冲上来扶住她:"荣娘娘小心门槛!"——那神态活脱脱是伊尔哈平日里关照人的模样。

    昭宁公主摇摇晃晃地扑到炕边,好奇地戳了戳十阿哥的脸蛋。小家伙被闹醒了也不哭,反而咧开没长齐牙的嘴冲姐姐笑,小手一抓就攥住了昭宁衣襟上的珍珠扣子。

    "看来咱们十阿哥是个好脾气的。"伊尔哈笑着掰开他的小拳头,顺手把昭宁往怀里带了带,"正好给咱们公主作伴。"

    荣嫔望着两个孩子头碰头玩闹的模样,突然从袖中取出个绣囊:"这是三阿哥当年戴过的平安符..."她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如今给十阿哥,就当是哥哥护着弟弟..."

    伊尔哈接过绣囊,发现里头的符纸已经泛黄,但金线绣的"长命百岁"四个字依然鲜亮如新。她郑重地将它系在十阿哥的襁褓上,转头对琉璃道:"去把前儿内务府送的那对金铃铛拿来——既是哥哥的祝福,总该添些妹妹的见面礼。"

    窗外石榴树沙沙作响,仿佛在应和屋里新添的笑语。荣嫔临走时回头望去,只见阳光透过窗棂,将伊尔哈和五个孩子的影子融成一团,暖融融地映在青砖地上。

    ……

    永和宫的石榴花开得正艳,伊尔哈站在廊下,望着纯禧公主踮脚去够枝头的花朵。七岁的小姑娘身量渐长,藕节似的手臂在阳光下泛着健康的光泽。

    "该读书了......"伊尔哈轻声自语,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茶盏边缘。前世七岁的孩子,该是背着书包蹦蹦跳跳上学的年纪,可在这深宫里,公主们的教养不过是学些针线规矩,仿佛她们的人生只需准备好嫁衣就够了。

    她想起去年科尔沁来朝时,那位远嫁的公主眼底化不开的愁绪——连汉话都说不利落的人,在草原上该有多孤独。茶盏"咔"地搁在案几上,惊飞了檐下的燕子。

    "备轿。"伊尔哈突然起身,裙摆扫落几片石榴花瓣,"去乾清宫。"

    行至半途,她却又让轿夫转向慈宁宫。苏麻喇姑正在庭院里晒书,满头银丝用一根木簪松松挽着,案几上摊开的《蒙古源流》边角满是批注,三种文字密密麻麻交织如网。

    "格格安好。"伊尔哈行礼时瞥见老人腕间的佛珠——那是太皇太后赐的,每一颗都浸透了草原的风霜与智慧。

    日光渐渐西斜时,康熙在乾清宫见到了联袂而来的二人。苏麻喇姑捧着蒙文典籍,伊尔哈牵着懵懂的纯禧。小公主衣襟上还沾着方才在慈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