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56938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征镝
A- A+
    晨钟撞破宫墙内的寂静,紫宸殿内,空气里凝着一层铁锈般的压抑。

    北境八百里加急军报昨夜抵京,此刻正摊在萧景琰的御案上,墨迹如血,字字剜心。

    “——北狄左贤王亲率五万铁骑破关,云州守将战死,百姓遭屠。”兵部尚书声音发颤,“若再失朔方,则中原门户洞开。”

    殿中死寂。

    “末将愿往!”

    蓝缨抱拳出列,银甲撞出清越声响。蓝逸站在她身侧,眉头紧锁,指节微微发白。

    他欲低声提醒,却见妹妹昂首道:“给我三万轻骑,必截断狄人粮道!”

    几个年轻文官对视一眼,拱手道:“蓝将军少年英才,若能出奇制胜,确是不二人选。”

    “胡闹!”一位鬓发斑白的老将冷哼一声,“北狄此次来势汹汹,云州百姓水深火热,等得起你那套迂回包抄、奇兵布阵?”

    蓝缨下颌一绷,眼底闪过一丝不服。这话极毒。她确实擅布兵阵,可老将说的并非全无道理——北狄此次南下,摆明是要速战速决,若久拖,则后果不可估量。

    蓝逸适时按住她的手腕,温声道:“舍妹年少气盛,但报国之心赤诚。若陛下允准,蓝氏愿倾尽全力,助大军速胜。”

    一位文官捋须沉吟:“兵法云,以正合,以奇胜。蓝将军若能——”

    “北狄可不是来和亲的。”

    肃王突然开口,声音冷得像淬了冰。他站在武将首位,一身玄色蟒袍更衬得他身形如刀,“他们带着马刀来问大晟的江山够不够硬。”

    他转身,单膝跪地,抱拳道:“臣请战。”

    朝堂上争议顿起。

    萧景琰指节轻叩御案,目光缓缓扫过丞相。裴霄雪眼观鼻鼻观心,他向队列里轻飘飘拋去一个眼神——后排一名言官立刻高声道:“肃王殿下威震边关,然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岂可轻涉险地?”

    萧景桓冷笑:“我出征何时惧怕过?”他抬手按上眉骨旧伤,那是他十四年前镇压狄人留下的,“我的战功,都是和大晟将士一刀一剑拼出来的,不是坐在朝堂上等来的。”

    御座上,萧景琰脸色微不可查地一变。

    他指尖轻轻划过军报上被血浸透的字句。肃王这些年亲信渐少,兵权被削,可他在军中的威望却分毫未减。此次若再让他立功……

    “臣亲自带军,直取云州,十日。”萧景桓重重叩首,“若十日内,云州城头不插大晟龙旗,臣愿受军法。”

    裴霄雪神色微妙,似笑非笑。

    皇帝沉默片刻,终于开口:“准。”

    他看向裴相,淡淡道:“粮草调度,爱卿亲自督办。”

    裴霄雪躬身:“臣遵旨。”

    时戬站在文官队列中,垂眸掩去眼底的思量。

    肃王这些年亲信凋零,兵权渐失,却仍如此锋芒毕露……

    他想起春猎后冬青递给他的那支断箭。那羽箭是军队制式,箭镞上刻着的徽记指向肃王所率军队。可肃王若真想对侯府示威,何必用如此拙劣的手段?

    他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袖口,思绪翻涌。

    难道肃王警示裴党,是为了……争权?

    时戬眼底闪过一丝冷意,微不可察地摇了摇头。

    萧景琰站在朱雀门城楼上,手指扣着冰冷的城墙砖石。五日前朝会上肃王请战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如今十万大军已在城下集结完毕。晨雾中,黑压压的军阵一直延伸到视线尽头。

    “陛下,肃王到了。”裴相低声道。

    萧景琰看着萧景桓一步步踏上台阶,玄甲在晨光中泛着冷芒。

    “臣,拜见陛下。”

    萧景琰取出虎符,青铜物件在掌心冰凉:“此去凶险,皇弟务必珍重。”

    萧景桓接过虎符,铠甲相撞发出脆响:“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城下突然响起三声号炮,白烟在军阵上方炸开。祭旗大典正式开始。

    主祭官高唱:“献牲——”四名赤膊力士拖上一头纯黑公牛。牛眼被红绸蒙着,竟出奇地安静。

    萧景桓拔出御赐的宝剑,剑身在晨光中划出一道寒芒。手起剑落,牛首应声而断。热血喷溅在玄色军旗上,顺着旗面的金线纹路蜿蜒而下,将“萧”字大旗染得猩红刺目。旗手用力挥动军旗,血珠飞溅到前排将士的脸上,无人擦拭。

    萧景桓转身面向三军,展开檄文:“北狄左贤王拓跋崇,率兽食人,屠我云州。”

    他的声音在清晨冷风中格外清晰,“今奉皇命,讨逆诛暴!凡我大晟将士,当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最后一个字落下时,前排的弓弩手突然齐射,箭矢破空之声如鬼哭狼嚎,箭雨在空中划出弧线,齐齐钉在百步外的草靶上。

    “讨逆诛暴!誓死效忠!”

    监军御史捧着誓词登上高台,十万将士同时以枪顿地,吼声震得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