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宫里,伊尔哈正在给太子绣新的香囊。琉璃匆匆进来,说看见鄂尔泰带着几个生面孔的太医往永寿宫去了。针尖突然扎破手指,血珠滴在绣了一半的"安"字上,晕开一朵小小的红梅。
"去把前儿佟国维送来的长命锁找出来。"伊尔哈突然吩咐,"要那个錾着''''百子千孙''''的。"她的目光越过窗棂,永寿宫檐下的石榴花灯在风中轻轻摇晃,像极了当年赫舍里皇后难产那夜,乾清宫外彻夜不灭的灯火。
不久,庶妃马佳氏发动,生下了一个阿哥,是康熙的第十子序齿中的三阿哥,这个孩子出生就肉眼可见的健康,康熙的心情好了一些。
康熙十七年的春日,紫禁城上空阴云密布。乾清宫前,李德全捧着两道明黄圣旨,尖细的嗓音刺破凝滞的空气:
第一封圣旨是规整后宫后妃品级: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惟后宫之制,关乎国体,宜明尊卑,定分位。今特更定宫妃品级,以肃内廷,以正纲常。”
“一皇后,居中宫,母仪天下;一皇贵妃,协理六宫,辅佐皇后;二贵妃,分居东西六宫,表率妃嫔;四妃,佐理宫务,以安内廷;六嫔,各司其职,以彰德行。贵人、常在、答应若干,循例侍奉。嫔位及以上为一宫主位,居主殿,皇贵妃无特殊原因不与皇后同立。”
第二封圣旨便是大封后宫的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惟坤仪攸系,内治是勤。今中宫久虚,宜崇位号。咨尔钮祜禄氏,毓质名门,秉性柔嘉,可立为皇后,统摄六宫,母仪天下,仍居永寿宫主位。
贵妃佟佳氏,淑慎性成,勤勉柔顺,晋为贵妃,协理宫闱,仍居永和宫主位。
庶妃李氏,温恭淑慎,晋为安嫔,赐居咸福宫主位;
庶妃完颜氏,端庄静雅,晋为敬嫔,赐居储秀宫主位;
庶妃董佳氏,秉性贞静,晋为端嫔,赐居长春宫主位;
庶妃马佳氏,柔嘉维则,晋为荣嫔,赐居钟粹宫主位;
庶妃那喇氏,淑德含章,晋为惠嫔,赐居延禧宫主位;
庶妃郭络罗氏,温惠秉心,晋为宜嫔,赐居翊坤宫主位;
庶妃赫舍里氏,恭和谦顺,晋为僖嫔,赐居景仁宫主位;
庶妃乌雅氏,淑慎持躬,晋为德嫔,赐居承乾宫主位。
尔等宜各勤修内职,表率宫闱。钦哉!"
朝臣们跪在青石板上,惊得忘了谢恩——历来册封皇后都是单独下诏,哪有与嫔妃晋封混作一处的道理?
至于皇上明明说六个嫔位却这次却封了八个,很明显是为了佟佳贵妃,这些不过些许小事罢了,自然没人提起。
永寿宫的正门大敞着,钮祜禄皇后跪接圣旨时,凤袍上的金凤竟被风吹歪了翅羽。她抬头看见圣旨末尾的朱批——"着钦天监择吉日行礼",连个具体的册封日期都没定下。
康熙最终念及钮祜禄皇后身怀龙裔,不宜操劳,遂下旨定于三月初三行封后大典。虽时日紧迫,但内务府仍须依礼制筹备,只是诸般仪程皆从简而行,以免皇后劳神伤身。
乾清宫内,康熙执笔批阅礼部呈上的典仪章程,朱笔在“凤舆仪仗”“乐舞庆贺”等繁复条目上逐一删减,只留最紧要的几项。李德全侍立一旁,低声禀道:“皇上,钮祜禄娘娘身边的嬷嬷递了话,说娘娘近日害喜得厉害,晨起便头晕乏力,怕是……”
康熙眉头微蹙,指尖在案上轻叩两下,沉声道:“既如此,更不可铺张。传朕口谕,大典当日,皇后只需受册宝、行拜礼,其余诸事皆免。命太医院每日请脉,务必保皇后凤体无恙。”
内务府得了旨意,立刻着手调整。原本需绣娘赶制的十二章纹凤袍改为以现成的吉服稍作修改,省去繁复的金线刺绣;乐舞由百人缩减至三十六人,仅奏《中和韶乐》数章;就连宴席也减了半数,只邀宗室近支与重臣入宫观礼。
永寿宫内,钮祜禄皇后倚在软榻上,指尖轻抚微微隆起的小腹,听着内务府太监禀报大典安排。待听到“一切从简”时,她唇角微扬,对身旁的心腹嬷嬷低语道:“皇上体恤,本宫心里明白。只是……”她眸光微黯,“终究委屈了这封后的体面。”
嬷嬷连忙宽慰:“娘娘且宽心,您如今怀着龙胎,便是天大的喜事。待小阿哥落地,皇上必定另有恩赏,到时候再风光补办也未尝不可。”
皇后轻叹一声,不再多言。窗外春光明媚,三月初三转眼将至,而这座紫禁城,也将迎来它的新主人。
皇后钮祜禄氏的册封礼结束后,紫禁城的春日渐渐褪去,暑气悄然攀升。康熙念及后宫诸妃册封之事,遂下旨安排:
“贵妃佟佳氏,册封礼定于九月初十,秋高气爽,正宜行礼。”
乾清宫内,李德全躬身领旨,随即传谕内务府筹备。佟佳氏虽为康熙表妹,但册封贵妃一事仍须依礼而行。只是皇上特意择了九月初十,既不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