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9758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第 17 章
A- A+
池。

    事实上,不仅是他的同伴濒临疯狂,他也越发怀疑,究竟是否有这么个人的存在了。

    ——这便是他的头颅被骤然发狂的同伴以刀割下时,所残存的最后一个念头。

    见到剩下那两人突然自相残杀的画面,远处的虞临微微歪头,却未放下弦已然拉满的长弓。

    下一瞬,被骤然释放的弓弦激起一声铿锵,一道亮影绝弦而去。

    箭出,人倒。

    掐灭最后一根草芥后,虞临却未第一时间离开。

    而是静抬下颌,目无感情地仰视这座已被匈奴兵侵占多年的汉人城市——平阳。

    从双方卒遇的第一天起,他分明能轻易杀尽这一行人。

    没有选择这么做的目的,是想弄清楚他们本营所在的地方。

    匈奴骑自然不可能找到他的坐骑留下的痕迹——他自始至终,都未借助过外力。

    弓箭和长剑根本称不上负重,他能轻易发挥出最快的速度来。

    凭他的狩猎能力,沿途又随时能猎取到食物……对极限状态下三天才需进食一次的他而言,要追踪这群每隔大半天就要扎帐休息、行迹无比明显的人,可谓毫不费力。

    路上所经过的那些部落,他闲得无事,也都四下巡视过:凡是见在户门处悬挂着汉人头颅做战利品,又或是院落里捆有奄奄一息的汉人奴隶的,便顺道一并解决了。

    在他用箭矢的粗暴催促下,这行匈奴骑显然不算配合。

    虞临也有办法。

    每见他们想赖着不走了,或是有人想脱离队伍独自逃跑,他便直接射死那人作为提醒,好督促余下的人继续向前。

    孤身狩猎丧尸多年的他,在藏匿身形、长途追踪和驱赶猎物相关的经验堪称无比丰富。

    虞临认为,只要他们一天不能摆脱危险,就只能被迫往心中认定最安全的地方逃。

    如猫逐鼠,只要耐心足够,总能找到对方的巢穴。

    事实也正如他所料:这一队匈奴骑带着他一路辗转,最终来到了王庭所在的平阳城。

    在最后一人毙命于箭簇之下后,那股不断催促他前进、驱使他到此的陌生情绪,也终于淡化了。

    日曜绚烂,让乌黑的瞳仁染上了一缕仿佛带着温暖的浅褐。

    像巡视自己的领地一般,虞临光明正大地在附近逛了一周,最后视线锁定了城头伫立的那三面大纛。

    他从未有过凭自己一人抵挡千军万马的狂妄,追出这么远的主要目的,要确定这些胡人的根源。

    所谓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

    毕竟冀州毗邻并、幽二州,又紧临北漠,作乱者有日渐势衰的南部匈奴,还有新兴起的鲜卑乌桓等族裔……哪怕书上有大致写过,但在现实里要真正分辨没有文字、血统混杂、长相具是深目高鼻的胡人的具体族类,还是比较困难的。

    现在他知道了,是南匈奴。

    城头卫兵似乎通过日常眺望中察觉到了他那突兀的存在,陷入小型的骚乱中。

    对此视若无睹,虞临只漫不经心地重新举弓,箭尖准确地对上了正中间的那面大纛。

    ——临走之前,就先做个标记吧。

    一箭。

    两箭。

    三箭。

    第三箭既出,柔韧的弓身终于不堪重负,随着凄厉的“啪”一声,倏然爆裂开来。

    然锐锋已如时龙驭风,凤旌荡尘而去。

    指顾倏忽间,电鹜扬光。

    在耀武扬威的剧势下,三面大纛堪称不堪一击,颓然倒塌。

    始终只能看到遥远的一个黑点、根本分不清来人相貌的匈奴兵,上一刻还商量着要不要派人下去查看,下一刻就听到箭矢破空的恐怖锐响。

    不等他们做出任何反应,一切就已经天翻地覆。

    那哪是人力能射出的箭矢,分明是日月为之夺明、丘陵为之摇震的三下霹雳!

    比壮汉胳膊还粗的杆身叫刚猛无极的箭矢彻底击倒,原本威风凛凛的三面大纛如被抽了骨的猛兽,飘然坠落。

    亲眼目睹这使人难以置信的一幕后,哪怕是再骁勇善战的匈奴兵,也已经抑制不住地发出了嘶哑的叫喊声。

    稍机灵些的,已经狼狈地低头躲避了。

    再没有比他们自己,更清楚双方相距究竟有多远的了——分明是用汉人最引以为傲的劲弩,也不可能触及的啊!

    而标记完成的虞临,则已经不急不慢地开始原路返回。

    他中途还赶上了一趟胡汉百姓私底下进行的互市,换了套干净的衣服;又遇见了一头适合当做坐骑的野兽,照例进行临时征用。

    他准备直接往许都去,却不料才走上两日,他忽遇上了领着数骑、深入西向来寻他的赵云一行。

    赵云犹疑地唤了声:“子至?”

    视线遥遥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