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念之强压下胸口翻涌的怒意,咬牙不发一言。她向来桀骜,不肯低头,便是血涌到喉间,也绝不愿在这种人面前露出半点软弱。
宋临渊将她神色尽收眼底,唇角勾起一抹阴冷笑意,缓步上前,声音低沉而阴恻恻地响起:“顾大人,此事,宋某并非要她残废或偿命。宋家不缺金银古玩,那些被烧毁的,不过是些死物罢了,烧了一个墨宝斋,大不了再开一个新的。”
他话音微顿,眸中恨意翻涌,压也压不住,冷笑着道:“可我想看的,是她沈念之,当众弯膝下跪,向我赔礼认错。”
他的目光直直落在沈念之身上,唇角挑起几分嘲弄:“只需跪下,向我说一句‘对不起’,再磕三个头,我便当众撤诉,既往不咎。若不然……”他轻轻一笑,笑意森冷。
“你放肆。”沈念之冷笑出声,眉目凌厉如刀,声线冰寒刺骨,“你算什么东西?你祖父不过仗着年岁大了,圣上好心赏他个太傅闲职充脸面,你一个孙儿,也敢拿起鸡毛就往自己头上插,真当自己是凤凰了?”
宋临渊面色瞬间铁青,几欲发作,却终究强压了下来,只是眼中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恨意。
堂中气氛压抑至极,衙役与师爷们屏息以待,目光在二人之间游走。有人在心底暗暗叹息:以沈念之这般桀骜性子,今日……她当真会为这事低头吗?
空气仿佛凝结。
只见沈念之眸色一凛,缓缓转首,先冷冷地扫了宋临渊一眼,又转而抬眸望向堂上高座的顾行渊。片刻,她忽地迈步而出,拨开面前的官吏,神情张扬,步履坚定,径直走向堂前空地。
沈念之停下身,眸光一敛,抬手从鬓间缓缓拔下一枚珠钗,指尖动作极轻,仿若无声拂雪。
随即,她俯身伏在长凳之上,动作利落干脆,半分犹豫也无。
堂上堂下,一片死寂,只余烛火微颤。
宋临渊则勾起一抹冷笑,似已等着看笑话。
“你们要打,便打。”她声音不大,却铿锵入骨,在空旷堂中回荡。
堂上衙役面面相觑,皆有些迟疑。谁都知她乃晋国公府嫡女,又是当朝右相之独女,岂敢轻易下手?可若堂上主官一声令下,又有谁能抗命?
沈念之自知他们顾忌,也明白,唯有顾行渊一言,才能定她今日的命运。她倔强地抬起头来,冷冷睨着前方,眼底一片嘲弄讥讽:“我沈念之,宁可自讨苦吃,也绝不会给宵小低头。要我跪地求饶?除非尸骨未寒。”
宋临渊冷笑一声,眼底恨意浓重,侧头朝顾行渊微微一拱手,语带挑衅:“大人,还请行刑。”
一时间,堂上气氛凝滞如冰,所有目光皆落在那玄衣男子身上。
顾行渊坐于案后,指尖紧扣着手中的行刑令,力道之大,关节微微发白。他自以为已熟知沈念之的跋扈任性,原以为她终究会在威压下稍作低头。
可眼下,她却是如此孤傲地伏在刑凳上。
那一瞬,他心中忽然生出一种难以名状的闷痛。
他张口,嗓音微哑:“你——”
话未说完,行刑令已在他指间失了力道。
啪。
那枚竹简直直坠地,在冷寂大堂上发出清脆的一声。灯火摇曳,仿佛连空气也随之震颤了一瞬。
这时,一道急促的呼喊自堂外传来,声音带着几分几欲破碎的慌乱:“小姐!小姐!”
旋即,霜杏与苍晏匆匆赶至。
霜杏红着眼眶,几乎是扑着往前,却被衙役一左一右拦住。她急得直跺脚,泪珠止不住地滚落。
苍晏则一身墨色常服,眉目沉稳,步至堂前,拱手向顾行渊沉声道:“墨怀,且慢动刑。”
顾行渊微微侧首,目光冷冽地扫了苍晏一眼,语气淡漠无波:“书阳,你可知自己此刻是在为谁求情?她一把火烧了宋家的墨宝斋,罪名昭然,如何容情?”
苍晏神色温和未改,声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寸:“既有国法在,何须仓促定罪?沈娘子虽有过错,但若能赔偿损失,总不至闹至不可收拾之地。况且,她父亲尚未回府,是否容其一线转圜,还望顾大人慎思。”
堂中气氛再次压下,连呼吸声都变得小心翼翼。
沈念之依旧伏在长凳上,双手攥紧。她咬着唇,血色渐褪,仍旧倔强地一言不发。
顾行渊目光深沉如夜,神情间隐隐浮现一丝挣扎。他清楚,若此刻执意行刑,后果绝不简单。沈念之背后是沈淮景,是中枢命脉;今日若打残了她,怕是连圣上亦未必袖手旁观,更何况,沈念之那小身板,怕是撑不了几下。
可若就此放过,宋临渊那头又如何交代?他守着的大昭律法又当如何。
堂上灯火如豆,暮色压顶,一切都静得出奇。
外头天色愈发深沉,夜风卷着火把,投下斑驳光影,人影幢幢。
宋临渊立在堂侧,微微挑唇,眼底含着几分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