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68390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再反转
A- A+
酿春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惊变给打乱了阵脚,但她还是站在箫人玉这边,因此强自镇定道:“谁知那媒人有没有收了你们的银钱,她若是故意撒谎作伪证,又当如何分辨!”

    她这句话其实是在先发制人,不管那媒人会不会帮金照古作证,可只要这话一说出来,便是在审案的官员心中种下了一颗疑种,让其在采信之前多求证几番。倒不是时酿春信不过云海尘,但多想一步总没有错处。

    云海尘能看透时酿春的心思,其实即便她不提,云海尘也不会完全听信金家或者媒人的一面之词,媒人的确有被收买的可能,要证明这张卖身契到底是真是假,除了人证之外,最重要的是对比箫倚歌的字迹。

    “箫人玉,”云海尘问他:“你家中可还有箫倚歌的遗墨?”

    箫人玉像是还未缓过神,神思和言语都有些迟缓:“有……有的……”

    “那便回去取来。”说罢看了一眼归庭客,示意对方跟他一起。

    归庭客点了点头,上前几步走到箫人玉身前:“箫公子,请吧。”

    他对箫人玉一直很客气,箫人玉前几日抽了云海尘两巴掌,对这个巡案御史没什么好感,但是对他身边的侍卫首领倒是没那么大的戒心,许是在大堂内跪的太久,他起身的时候腿有些麻,不由自主的便崴了一下,归庭客眼疾手快,瞧见他险些就要摔倒,便伸出手扶了对方一下,箫人玉抬头,表情里带着些心如死灰的冷意,倒称的他此时楚楚可怜:“多谢。”

    归庭客没多想:“无妨,走吧。”

    云海尘一直在旁边瞧着,见到这一幕后,放在膝上的手下意识攥紧了拳头,心中不受控制的想着:他是不是又在装?故意装出一副可怜模样讨别人同情!

    云海尘暗戳戳的生气,眼不见心不烦,干脆别过眼不去看,偏偏箫人玉还要火上浇油似的添一句:“有劳归首领了。”

    云海尘手中的卖身契都要被他捏成皱巴巴的一团了,他满心怨念的想:陪着去取个东西而已就有劳了,自己一日间被你扇了两巴掌,为了你这桩案子到处寻访人证,怎么也未曾听你说一句好话!

    箫人玉啊箫人玉!真有你的!

    两人离开衙门,云海尘还在那儿暗自生气,燕鸿云倒是开口问金照古了,其实就是故意问给云海尘听的:“金照古,既有这契据能证明你的清白,案发当日你为何不曾拿出来?”

    金照古原本就气焰嚣张不可一世,如今有了能为自己脱罪的证物更是理直气壮:“草民方才不是说了么,原本是不想拿出卖身契为难箫人玉的,毕竟他与箫倚歌相依为命多年,后来箫倚歌又死了,若是箫人玉再入了贱籍,那他箫家可真就从此没落了,而且当日一时情急,也忘了有这档子事,所以才被他诬陷入狱,幸好后来我外祖父想起来了,这才请了讼师为草民伸冤。”

    “原来如此……”燕鸿云眼珠子一转,看向云海尘的眼神中泄露出几分奸猾之意:“云大人,您看……是否要请那花杏晓前来问话啊?”

    自然要请,云海尘按下心中的那股烦躁和阴沉:“嗯,派人去传来。”

    燕鸿云闻言便吩咐了皂隶去请人证,随后紧接着问云海尘:“云大人,若是一会儿这证人来了,箫倚歌的遗墨也取来了,此两者皆能够证明卖身契是箫倚歌亲自签下的,那金照古……”燕鸿云讪笑了两声,讥讽的意味实在掩盖不住:“便该无罪释放了吧?”

    时酿春闻言面色一白,立即看向云海尘,云海尘没正面回答,只是眼带寒光的看向燕鸿云,冷峻道:“人证和物证都没到呢,燕大人急什么。”

    燕鸿云的表情一僵,随后干笑了两声,不再自讨没趣了。

    等人的间隙中,云海尘的目光一直落在那张卖身契上,期间也会去看一眼金照古和吕明秋的反应,他二人竟丝毫不紧张,任由云海尘仔细的端详那契据,如此反应倒是让云海尘越发没底:难不成这契据并非假造,所以他二人才这般放心?

    云海尘心中实在拿不准,就在他犹疑不定的时候,归庭客和箫人玉回来了,不多时,卖身契上的媒人花杏晓也来了。

    ①:引用自《大明律·卷第二十六·刑律九·杂犯·不应为》。

    ②:引用自《大明律·卷第二十五·刑律八·犯奸·犯奸》,原文摘录:□□者,绞;未成者,杖一百,流三千里。

    ③:引用自《大明律·卷第一·名例律·五刑》,原文摘录:死刑二:绞、斩。赎铜钱四十二贯。

    ④:参考自《大明律·卷第一·名例律·五刑》中关于“赎”的注释,原文摘录:缴纳钱物可以代替实际的刑罚。一般适用于轻罪、过失、胁从犯等犯罪危害比较小的行为。

    ⑤:引用自《大明律·卷第一·名例律·断罪无正条》,原文摘录:凡律令该载不尽事理,若断罪而无正条者,引律比附。应加应减,定拟罪名,转达刑部,议定奏闻。

    ⑥:卖身契书的格式,参考自吴艳红、姜永琳著《明朝法律》第216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