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66654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第 19 章
A- A+
    仁忠回去琢磨了半天,并没有先去乡里,还是决定先带领村民干起来,来个先斩后奏。他思虑着,如果先去乡里,万一被乡领导给否了,那就失去主动权,没法再干了。

    “乡亲们,毛主席他老人家讲,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以前咱们出夫挖水渠,今天咱们再来个出夫改河道。我知道乡亲们有怨言,但这纸厂是乡里,也是县里的大项目,咱们内地的小县城能成个项目不容易,咱们呢,就不给政府添麻烦了。河对面是林子,咱就在林子那里挖个河道,把这臭水引过去,绕过村里这一段,大家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把这事儿先办了,遇到问题咱再慢慢想办法。”仁忠在村民大会上发表了动员讲话。

    “好,干,能拿得动锄头咱就干,王进喜说过,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喷油,年轻人出去了,咱就顶上,可劲儿干,渔翁还能移山哩,咱这么多人还怕啥!”老张头干巴着嘴唇说。

    “张大爷,是愚公,哪是渔翁哩,他又不是钓鱼的。”

    “俺管他钓鱼的,还是开荒的,反正就知道他是干活的!”

    村民们都哈哈笑了起来。这就是淳朴的农村人,虽然他们有些狭隘,有些鄙陋,但大多数还是心地善良的,在大是大非上能够团结一心,在困难面前能够积极乐观,敢拼敢干。

    仁礼的养殖厂捐了五万,租来一辆挖土机,村民们就跟着大干起来,先从岭上起头开挖,都是本村的地,也没有什么好协调的,那个时候的土地规划也不严,根本不需什么审批手续。开工了两个多星期,差不多挖了百十来米长,仁忠就跑到乡里汇报工作去了。

    乡长李茂田在办公室里坐着,秘书把仁忠带了进来,简单汇报了一下情况。要搁别的人早就被李茂田给骂一顿了,可仁忠毕竟是仁义的亲哥,李茂田是万万不敢发火的,递了一根烟,陪笑着说:“穆老哥啊,这都改革开放十几年了,你这又搞起大生产来了,带领群众挖河道,这影响可不是很好啊,每个村都这样那不乱套了么。不过,既然你们已经开挖了,那乡里也不追究了,你们要多做好群众工作,别出什么乱子。至于经费嘛,乡里财政也很紧,经费补贴肯定是没有的,虽然纸厂在咱们乡,但交的税大部分都给县里支走了。”

    李茂田沉思了一刻又说:“要是县里的领导能给我们指示一下,那经费的问题其实也能通融一些,穆老哥也要去县里做做工作,毕竟有指示我们也就好办事了嘛!”

    李茂田的意思很明显了,就是想让仁义给他打个电话,欠他个人情,以后在晋职提拔上多照顾一下,毕竟仁义在县里是分管乡镇这一块的领导。仁忠回去的路上,一直琢磨这事儿,又想起仁义的话,心想还是不给仁义添麻烦了,这李茂田看起来也不像个稳当厚实的人,万一有个什么问题还牵扯到仁义头上。

    仁忠骑着那辆十几年的破自行车没有回村,直接到了造纸厂,一看到晌午了,肚子饿得咕咕叫,正好到了仁达的包子铺跟前,就要了两个包子赶紧垫巴垫巴,吃完扔下一块钱。

    “仁忠哥,你这里寒碜俺呢,俩包子俺管不起么,你还给钱!”仁达说什么也不肯收钱。

    仁忠生着气说:“你家里摆宴席,俺肯定不出钱,你这在外面是做生意哩,规矩不能坏,一码归一码,你不收俺钱,那村里的人来吃你都不收钱么?”说着,把那一块钱死死地摁在案板上。

    仁达没有再和他强争,知道他的犟脾气,再争就挨熊了,“仁忠哥,大中午的你不在家吃饭,跑到纸厂来做啥哩!”

    仁忠给他要了一杯水,咕咚喝了两三口,“干啥,还能干啥,来化点缘,他纸厂排这么多废水,总得出点血吧!”

    刘传章接待了仁忠,还是客气得很,不看僧面看佛面,答应给五万块钱,估计也是听说养殖厂给了五万,自己既不想多出,也不想少出,总得说得过去。仁忠也没给他讨价还价,刘传章强留他在厂里吃饭,他也没答应,就直接回村了。

    方云也听说了村里挖河道的事儿,她攒的钱也差不多了,正准备在城里给方涛买套房子,看中了一处带院子的红瓦四合院,虽然破旧了一些,但翻新一下应该还是很不错的。

    仁忠回到家的时候,方云已经在家里等着了,仁忠惊喜地说:“方云,你咋来了,赶紧坐,吃饭了没有,让你婶儿给你下点鸡蛋面条去!”

    方云赶紧笑着摆了摆手,“仁忠大爷,俺刚吃完,一点都不饿,不是听说村里要挖河道么,就过来看看!”

    “你看啥哩,工作这么忙,再说村里这么多老少爷们儿,你瞎操什么心,拉两句呱就赶紧回去,村里的事儿以后就别放心上,再说方涛也在上高中哩,难道还让你们也出人挖河不成,你们管好自个儿就行,村里还有俺这个支书呢!”

    方云眼睛有些湿润了,“仁忠大爷,俺爹娘走得早,多亏了您和村里邻居,现在俺的条件也稍好了些,村里有事儿俺怎么能不出力呢,这是俺的一点心意,您就代表村里收下吧!”说着,从包里掏出五万块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