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66654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第 18 章
A- A+
话题就那么几样,不是工厂的那点事,就是问我要不要钱,人家方云也是初中生,你就不能学学人家!”

    小禾委屈地流泪说:“你还没毕业呢,就嫌弃俺,嫌弃我了,那你还是早点走吧,以后都不要来找我了!”说着,伸手去推新宇。

    新宇看着她惋惋怜惜流泪的样子,却又焕生出别样的冲动,他又一次把小禾*****,更加用力地*****。

    小禾也紧紧地裹挟着他,比先前更加娇喘:“新宇,你不要离开我,永远不要……”新宇没有回答她,只是一次比一次猛烈。

    北方的冬天异常寒冷,好多老人都熬不下去,俊风的姥姥也在初六走了。初七是发丧的日子,俊风一家人到了姥姥家。

    王占兵没有像农村里传统的那样,顶白褂拄白棍摔火盆,而是按照城里的仪式,在堂屋设了灵堂,黑白相间,庄严肃穆,乡里的各级领导都来了,县里的好多局也派人来吊唁,花圈家里都摆不下,整条街上都是。

    凡是来烧香的亲戚、邻居,一律不收份子钱,还给每人扯几尺上好的白布。村里的人不住地夸赞,“人家大官家发丧就是讲究,比一般人家结婚还气派。”

    一些老人看着满街的花圈,也羡慕地说:“要是咱死的时候有这一半的花圈也知足哩!”

    有人奚落说:“自己儿子有没有出息心里没点逼数么,还能指望死了有面子哩?两腿一蹬死哪算哪,瞎操那心做甚么!”

    按照姥姥的遗愿,骨灰埋在她的老家宫家村,宫家村在石秀山景区脚下,北靠青山,南临大湖,墓林就在景区山岙间,姥姥的墓早就选好了,和太姥姥在一起。俊风第一次去了姥姥的娘家,古朴威严的大门,透露着一股庄贵之气。

    “妈,我姥姥家以前是做什么的?”俊风不解地问。玲玉就给俊风讲了一下关于他姥姥的家事。

    俊风姥姥的父亲,也就是他的太外公,是个特别有头脑的人。清末与民国交错的年代,太外公经常去京城,向那些没落的王爷贵族们收宫城的古董,再回来卖给当地的达官贵人。一来二去,挣了不少,家当殷实,在当地也是颇有名望。

    后来,太外公在夜间归家的路上,碰上两个土匪,逼他交出所带之物。太外公本身也有些功夫底子,不肯就范,和对方打斗了起来。拳脚无眼,太外公一不留神,被土匪推到枯井里,闹出了人命。官府断案很快,将两名土匪绳之以法。土匪家人找到太外婆,让她不要去官府闹,放他们一马。太外婆一介女流,没了丈夫,也就没了依靠,只说了一句:“只要他们出来以后能保我一家四口平安无事,我便不再计较。”

    就这样,两个土匪只被判了两年就放出来了,他们倒也很仗义,言而有信,村里村外,没有任何人敢欺负太外婆一家人。

    俊风的外婆是老大,从小被裹在糖罐里,像大小姐一样,就算没了父亲,也没吃过苦。太外公留了一屋子的宝贝,太外婆靠着一点点地变卖古董,日子倒也不为难,但太外公最爱的那个紫金小酒壶,她却舍不得卖,一直带进了棺材里。冬天冷的时候,太外婆就热一小壶酒,双手捧着,时而泯上一小口,暖暖身,御御寒。

    再后来,外婆嫁到了外公的村子,嫁妆颇丰。外婆倒也省了不少事,这些绫罗绸缎又分给了几个女儿作为嫁妆。两个外舅公是双胞胎,同时看上了村里那个最美的姑娘。太外婆没办法,只能张罗给老大,并告诉老二,会去邻村给他找更漂亮的。一连介绍了四五个村,小外舅公愣是一个也没看上,还是觉得哥哥的媳妇好看,不知道是生气和赌气,慢慢地就耽误了下来,直至终身未娶,五十多岁的时候,一个人孤零零地死在家里……

    俊风静静地看着这座已经破败的四合院和大宅门,青苔旧瓦,满阶泛绿,他仿佛看见太外婆端庄而又慈祥地坐在围炉旁,手持紫壶,痴痴地望着屋外的飘雪,眼神飘忽闪烁,似乎等待着那个永远不会再回来的风雪夜归人。

    俊风又想到了方云,他多想和方云一起生活在这种悠静的院子里,清心无扰,不问世事,温一壶茶盏,彼此相拥对饮,就像太外公和太外婆一样,情谊温软绵长,恬淡余香。

    “俊风,发什么呆呢?”王占兵走了过来问。

    “舅,这座宅子就这么一直闲置在这里吗?”

    “是啊,你大舅公下东北了,好几年没信儿了,你姥姥这一走啊,可不就空下来了么,你问这做什么,难不成你以后还打算过来住?”王占兵看了俊风一眼,半开玩笑地问。

    因为姥姥活了九十岁,算是喜丧,大家也没怎么掉泪,都很平静地接受了,也为她走得安详感到欣慰。

    “噢,没什么,我就觉得这里挺亲切的,呆在这里什么烦恼都忘记了。”俊风望着院子里那棵高大古老的榕花树说。

    “那这座宅子咱就留着,回头让你爸找人修缮一下,对了,找事务局负责旧迹改造的王科长,好好研究一下,做个方案,千万别把这么好的古屋给糟蹋了。”王占兵一边查看着,一边交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