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65982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血色药香(一)(修)
A- A+
    黄昏的暮色洒在翠竹村的篱笆上,倾盆而下的大雨裹着尸臭味漫过茅檐。徐济安顶着一顶破旧的蓑衣,冒着大雨狂奔而来。

    他刚脱下湿透的蓑衣,两名身穿黑雨衣的壮汉便抬着门板急奔而入。板上妇人腹部高高隆起,串串暗红的鲜血沿着木板滴落,被雨水冲刷得四处飞溅,

    徐济安急忙驱步上前,为妇人诊脉。

    妇人五指死死地抠住他的衣袖颤抖着,口中已经说不出话,唯有大口大口的鲜血不断涌出。浸满红血丝的双眼瞪大,死死盯着徐济安,似乎在乞求着什么。两行血泪划过满是泥泞的脸颊,只片刻,便没了力气。

    徐济安瞧了一眼妇人被几块破脏布遮挡的孕肚,已有八月之孕。他叹了口气,对那几个壮汉招了招手:“没气儿了,埋了。”

    角落处,八岁的阿蘅蜷在神龛下。女医师桂娘跪坐在旁,手拿缺口陶勺往她嘴里灌汤药。药汁却顺着她溃烂的嘴角淌下。

    庙内,哀嚎声不止。徐济安看着外面倾盆而下的大雨,地上被冲刷得发烂的纸钱,一波又一波被抬出去的尸体。他忽才惊觉,

    已经是第八日了。

    ————————————————————

    建元三十六年秋,河东郡翠竹村爆发了大规模的瘟疫。彼时正值黄河中游雨季,大雨连日,噼里啪啦打在被瘟疫笼罩的翠竹村中。可瓢泼而下的雨水并没有冲刷掉瘟疫,反倒让其借着水汽,如鬼魅般向四周迅速蔓延。

    一时间,瘟疫横行如魅。河东郡一带人心惶惶,许多有钱人都卷着包袱钱财向西南方向的长安城逃去,只留下一些老弱病残的穷人。朝廷闻此噩耗,迅速派遣得力医工前往救助。与此同时,民间亦有仁心医者自发前往。

    遮天蔽日的鸦群,盘旋在翠竹村之上。雨水泡烂了村口的泥巴路,让本就不好走的土路变得更加泥泞。前来救援的各路马车也因此困在村外,救援人员只能背着各种物资徒步进村。

    宋义姁看了一眼脚下浸透雨水的腐叶,绣着忍冬纹的裙裾早已沾满泥浆,黏腻的土腥气混着血腥味直往面巾里钻。自得知翠竹村爆发疫病,她便一路从长安城赶来。只是长安城距离河东郡七百多里,路上耽搁了七八日。

    往日炊烟袅袅的村落,此刻死寂如坟,没一丝活人气儿。义姁攥紧药箱向里走,脚步声惊飞檐下一只啄食腐肉的乌鸦,扑腾飞起的黑色翅膀,吓得她浑身一颤。

    她循着声音向前走去,随着耳边的越来越清晰的呻吟声,残破的伽蓝寺撞入眼帘。

    脱漆的朱门半掩着,隔着一段距离,便能闻到令人作呕的脓血气息。殿内斑驳的佛像依然拈着慈悲的莲花诀,慈祥地望着满地横七竖八的病患。有人正呕出掺着内脏碎片的黑血,哇哇的呕吐声在大殿回荡。真真是一副惨烈的景象。

    她走上前,正要推门,忽觉的衣摆一沉。低头望去,一个女童正用生着红斑的小手攥住她的裙角。

    “阿娘说...菩萨会来...”女童浑浊的眼底泛起水光,脖颈处溃烂的脓疮随着呼吸翕张,像朵糜烂的恶之花。

    这么年幼的女童,竟被疫病折磨成这般模样。义姁心疼不已,正要拿出银针俯身施救,却被穿堂风掀开面巾,呛得倒退半步。

    “新来的?”墙角传来沙哑的男声。徐济安裹着艾草灰面巾,正用竹镊夹起腐肉。抬眼间,忽见一素色麻衣的女子,年纪不过十七八岁的模样。几缕被汗水浸湿的碎发,从她随意挽起的发鬓中垂下,贴在面巾边缘。看起来是行了很久的路才至此。那面巾虽遮住了她大半边面容,却遮不住一双清丽眉眼间的灵气。

    这般女子,出现在此处,真真是稀奇。

    “东厢还有三个喘气的,先去扎会百会穴止吐。”徐济安收回眼神,继续细看竹镊上的腐肉。

    义姁点了点头。她一路赶路,却也一路钻研疫病,自是对这疫病有所了解。呕吐是疫病的初期症状,也是最佳治疗时机,便想着如那老者所言,先去东厢。

    可刚要抬脚,忽觉袖口微动。垂眸望去,女童滚烫的额头正贴在她的腕间,溃烂的唇瓣翕动着吐出气音:“菩萨姐姐...”

    她还是决定先救下这女童。将女童抱到墙边后,她指尖轻按女童腕间,却发现其脉相如蛛丝将断未断,很是怪异。她解下腰间银针包,想着先稳住脉象,正欲下针,一双枯枝般的手指却突然握住了了她腕间。

    义姁回过头,适才与她说话的老者不知何时已经到身旁。他约是花甲的年龄,佝偻着背,满目沧桑如枯槁的脸上,嘴唇惨白干涩满是死皮,不知是多久未曾饮水,一双浑浊的三角眼正直直地盯着她,颌下半白的胡须无风自动。

    “风池穴配曲池,姑娘莫不是要行险招?”徐济安缓缓道。

    义姁知道眼前的老者在担心什么,但仍挣脱开他的手,答道:“半只脚已踏入鬼门关的人,还是先保住性命要紧。”

    话毕,她正欲继续施诊,忽见那老者早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