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61026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怀玉
A- A+
    晨露未散,月平城鹅黄与红瓦相间的楼阁之下,已有不少商铺陆陆续续的开张营业,此地独有的茶点香弥漫在街道中,阳光微亮,四处是生机复苏之象。

    城主所居的周府外,一辆白色的马车悠悠然停下,车架上苍蓝的绸带随着微风轻扬,有铃声随着车架的摇晃响得清脆。

    一个守在门口的弟子迎上来,笑眯眯地向来者一抱拳:

    “神官大人,二公子已等待许久了。”

    解观枢刚入沧海观时就在师父的指引下与周府交往,对这里也算熟悉,婉拒了周氏弟子的引路,她熟练地绕过长廊,直直向后院走去。

    芳华原新任宗帝上任已有些年头了,这位还算年轻的周浔周将军早些年就在除罹杀鬼上做出了极高的贡献,还数次帮助上一任宗帝宋氏平定叛乱的城域,在民间威望极高,后来宋氏退位,天地珏传到周浔手中,也算是众望所归。

    这位周宗帝向来是个大大咧咧的性子,养的她膝下几个孩子也大都是一样不拘小节的豪爽性格,但在些小事上又偏偏格外细致。

    周氏一族在芳华原威望极高,人人称赞,每年从各地送来的献礼也数不胜数,但周浔却是个偏爱简洁大方的人,连同整座周府的打扮也不过比普通人家整洁、宽大了些,并没有外人想象的那般富丽堂皇。这些存下的钱,往往被周浔用另外的方式又送了回去。

    例如除却每年的除罹,周氏常动用私库在各地建设济慈院,收留因各种原因流离失所的孩童,有小道消息说周氏的那位四公子,就是侥幸得到三小姐的青眼,从一家济慈院外捡回来的。只是周氏一族对门下弟子都相当爱护,更何况是宗帝膝下长大的孩子——这位周小公子可是众所周知被娇惯着长大的,所以这传闻有几分真假,纵使猜测的人再多,也没谁敢凑到明面上去问。

    正有一搭没一搭地想着,就听身后一道清冽的少年声传来:

    “解姐姐?”

    解观枢回眸望去,就见周怀玉怀中抱着一只毛茸茸的狸猫,身着紫金圆领衣袍,腰带上还挂着坠了串子的玉玦,脖子上一只金灿灿的长命锁,发冠中央镶着莹润玉石,看上去贵气又明亮。

    “怀玉?”解观枢笑了笑:“我正要去找你二哥,要一起吗?”

    “你们是在……商量金绣坊的大火吗?”

    “是,”两人并肩前行,解观枢抬袖轻轻掀开廊下珠帘,颔首示意对方先走:“金绣坊大火难以扑灭,又有罹鬼无数,此事一瞧便知另有隐情,前几日柳城的那些消息,还需要进一步探查……况且这般多的罹鬼,还不知该如何消灭呢。”

    身侧许久没有等来回应。

    解观枢微微侧眸,就见少年低着头,手无意识的反复揉着狸猫的脑袋,似有未尽之语。

    她了然笑道:“你想一起去?”

    周怀玉的面色瞬间涨红,目光游移,相当刻意地摸了摸自己金白的发冠,磕磕绊绊道:

    “我……我也就是心血来潮——”

    说着,声音又小了几分:

    “……兄长们与姐姐常说我年纪还小,在府中呆着就好了,有事他们会去办……但是,但是我也是周氏人……对吧?”

    “当然。”

    解观枢笑着轻轻拍了拍少年的肩膀。

    她其实也不过十七岁的年纪,一身青蓝衣衫,长发用仿竹节雕刻的玉簪随意挽起,清丽脱俗的眉眼间还有属于少年人的澄澈与稚气未曾散去,同周怀玉站在一处时却显得成熟许多。

    沧海观观主与宗帝周浔是年少旧友,解观枢拜入解清崖门下后也自然同周氏的直系子弟熟络起来,算来算去,虽外界众说纷纭,但周怀玉心中已将她当做了自己的半个亲姐姐。

    二人正有一搭没一搭的交谈着,忽而有急促的脚步声从长廊那头远远传来。

    解观枢还未看清是谁,先有一股淡淡的桃花香扑面而来,而后是一个大大的熊抱和少女清脆的声音,带着不加掩饰的高兴,险些再将解观枢一把扑倒:

    “阿青——!!你终于来啦!”

    “姐,”周怀玉默默后退两步——也就在他这位大大咧咧的三姐姐面前,他才显出了几分老成来,躲在一边面露无奈道:“阿青姐姐迟早要被你这冲击力砸倒。”

    周锦玉皮笑肉不笑的给了他一个脑瓜崩:

    “少来!臭小子——你今日的课业写完了嘛?”

    少女一手凭微弱的身高差豪迈地揽着解观枢的肩膀,一手在脖颈上划拉了一下,坏笑道:

    “小心我找大哥告状!”

    周怀玉方才还故作成熟的面容骤然多了几分心虚,留下一句什么“再也不跟你们好了”“课业课业一天到晚就是课业”“我头发都要学秃了做梦都是算学和古语”云云,嘟囔着在周三小姐笑嘻嘻的挥手告别中骂骂咧咧跑走了。

    两人在长廊旁的凉亭中就坐,周锦麟与沈幸已等候多时。周锦玉用肩膀撞了撞解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