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58814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第二章
A- A+
    据伏妖录记载,食婴鬼是由被父母虐待致死的孩童怨气所化,所以不分男女,自诞生那一刻,便对家庭美满,无忧无虑的孩子格外的嫉妒。

    恨他们就以他们为食,它每吃一个不足三岁的婴孩,身体便长大一寸,相应的法力也增强一分。

    可是食婴鬼肉身陨灭之时,只是小小孩童,江木泠转念一想,凭它果核大的脑子,能想到借神龛供奉,来挑选口粮的手段么?

    再者,供奉神像的规矩是从哪里传来的?

    听江木泠如此发问,黄娘子便拭去眼角残余泪痕解释道:“大约两年以前,东山上小儿神的旧庙,忽然走了水,幸而当时天降大雨,才没将庙毁了去。之后清泉寺的住持圆觉大师说,他夜里偶得小儿神托梦,言道祂原先的庙宇火烧之后过分破败,竟不能遮风挡雨,心中十分不悦,需得另择一风水宝地,将神座迁出去,又说神像乃泥胎所铸,斑驳不堪,必得重塑金身。”

    “通源百姓哪个不是受小儿神庇佑长大,神有心愿,岂能不遂,便召集起来,有钱者多上布施,有力者伐木修庙,不过三月,便造了雕梁画栋的一座精致大殿,又雇能工巧匠,按圆觉大师的图样,将神像脱胎换骨,变成如今这副模样。择吉日将神像迁进去后,圆觉大师又道,既然神像已换,各人家中便不宜再供奉原先的画像,应当将画像烧掉,再请新神龛回去,按照他吩咐的规矩供奉。只说小儿神是受火患所惊,不喜见光,又时常口干舌燥,便只需一碗清水略解焦渴。”

    “所以这修庙、请神龛,其实只是那圆觉住持的一人之言?”江木泠问道。

    察觉到江木泠的质疑,朱县丞接着道:“圆觉大师乃是方圆几百里的得道高僧,我年幼时随母亲去清泉寺还愿,见过大师一面,最是超然物外,风姿飘然的,他的话自然句句属实。”

    再者,他老爹那么寡言少语的人前日也给他拖了梦,小儿神给圆觉大师托梦岂不是理所应当?

    江木泠微微点点头,通源县自古就是瘴气弥漫,妖魔横行的地方,近百年来才风调雨顺,气候宜人。百姓见惯了怪力乱神之事,为护佑家宅平安,便一天三顿地求神拜佛,圆觉主持在通源人心中有如此之高的地位,绝非罕事。而她明晃晃地去查探圆觉,难免打草惊蛇,不如徐徐图之。

    便也再不深究,只是向陈捕快与黄娘子递了两丸解毒丹药,待他们服下,脸色稍转后,随朱县丞去了县衙驿所。

    可二人面对面坐定后,朱县丞却侧身偏过去,颇有些不敢直视江木泠的意思。若他面前是个算卦顶神的半仙,那他必然是要将胸腹之中的忧愁惶急一股脑地倾诉一番。但对着有大神通的仙门中人,他忽然生出些幽幽的渺小之感。

    修仙界总是倏忽百载而过,而修士容颜不改。虽然江仙长看着不过二十出头的岁数,没准比他太爷爷的年纪还大,饱经百代风霜,千载雪雨,那他烦心的事在她眼中,岂不是沧海一粟而已?

    江木泠没有察觉朱县丞翻江倒海似的心绪,自顾自地从乾坤袋里拿出那缩小得手掌一般的铁鸟,示意他看,“若今夜我被那妖邪缠住,不得回返,便派它来送信。”之后又教了他缩小放大的口诀。

    朱县丞牢牢地记在心里,又听江木泠的吩咐,回房补觉,静待夜晚来临。

    江木泠则趁夜幕降临之前,在县城其余有孩子的百姓家中布下牵丝网。

    牵丝网,牵一发而动全身,江木泠处在丝网的中心,将自己视作了一只捕食的大蜘蛛,周身的灵脉仿佛化作了蜘蛛的纤毛,感受着丝线每一阵轻微的震颤。

    每一户人家坐卧行走的情形也顺着牵丝传递到江木泠的耳边和眼前。

    子时刚过,流云慢悠悠地遮住了天边的一线弯月,城东赵家的卧房内,一阵奇异细碎的喃喃声忽地响了起来,由远及近,海水似的瞬间灌满了他和妻子的耳朵,二人顿时五感俱丧,眼皮像挂上了千斤的秤砣,沉沉地合了住,脑袋一歪,瘫倒在床前。

    待他们彻底晕过去,神龛前新换的那一碗清水,突然沸腾不止,化作一团乌黑浓雾,片刻后一只浑身青紫,不足三尺的小鬼,从那浓雾中显出形影,四脚并用自桌台跳了下来。

    小鬼蹑手蹑脚地从桌前走到床前,直奔孩子而来,它深深地嗅了嗅襁褓中婴儿的奶香,满足地咧开大嘴,露出一口森森獠牙,右边尖利的爪子则试试探探地摸上了孩子的小脸。

    正要抱起孩子来,赵家满堂高烧的烛火忽然摇曳不休,明明灭灭。食婴鬼心里一紧。

    有人来了!

    它侧目往卧房的窗棂上瞥去,那里映出一高一矮两个影子。

    矮的自然是它,那高的呢?

    是顺着牵丝网来到城东赵家的江木泠。

    一股逼人的热意缓缓蒸腾到食婴鬼的后背,它僵着脖子略一偏头,便看见一口长窄宝刀,银光流转,刀尖直直地对着它。

    “偷了这么多孩子还不肯收手,真是贪心不足蛇吞象。”江木泠用刀尖刺了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