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节高考后的夏天(8:00 客厅)
崔晓晓趴在餐桌上看志愿表,魏嬢端来红糖糍粑:“妹儿,刘倩说北京的医院旁边有个川菜馆,味道巴适得板。”“奶奶,我想去上海,”晓晓咬着糍粑,“王一波哥哥说,那边有电子厂可以学技术,以后帮山区建工厂。”
崔教授戴着眼镜看报纸,忽然说:“不管去哪里,常回家看看就好。当年我和你奶奶从北京调回成都,就图个烟火气。”窗外的蝉鸣声突然响成一片,魏嬢温柔地凝视着阳台上那盆刘倩送来的山茶花,只见花苞已饱满得仿佛随时都会绽放,绽放出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第二十二节社区的新貌(10:00 社区花园)
“魏嬢,老年大学川菜班第一期毕业咯!”王孃举着结业证书跑过来,身后跟着拎着菜篮子的学员们。魏嬢笑着接过证书,看见上面还有小舅舅魏成才的签名——他现在是“有机种植课”老师。
社区角落的“爱心衣物站”换成了玻璃柜,里面整齐叠放着刘倩从医院搜集来的旧白大褂,旁边附上了山区小学真挚的感谢信。张琳琳抱着一摞“社区发展规划图”过来:“妈,我们打算建个‘邻里共享厨房’,你当顾问要得不?”魏嬢尚未应声,远处的王一波已迫不及待地喊道:“装水电的活儿我来干!”
第二十三节团圆的晚餐(18:00 家中)
圆桌旁坐满了人:崔德劲夫妻俩、崔晓晓、刘倩、王一波,还有刚从山区赶来的魏成才。魏嬢端上最后一道菜——跳水鱼,刘倩突然站起来:“魏孃,我申请到山区义诊的名额了,下个月就去。”王一波跟着站起来:“我也报名了,去教电工技术。”
崔教授给大家斟酒:“好啊,当年我们播下的种子,现在开花结果了。”魏嬢细心地为每个人碗里夹菜,不经意间瞥见了崔晓晓志愿表上填写的“临床医学”,旁边还点缀着一个醒目的红十字标志。窗外的晚霞把天空染成橘色,楼下的麻将摊传来“和了”的笑声,一切都那么熟悉,又那么充满希望。
第二十四节星光下的约定(21:00 阳台)
魏嬢和崔教授看着远处的天府塔,刘倩和王一波在楼下和崔晓晓告别,笑声飘上阳台。“老头子,你说十年后,社区会变成啥样?”魏嬢靠在崔教授肩上。“肯定更热闹,”崔教授望着星空,“那时,晓晓已是一名医生,刘倩身为护士长,王一波或许成了工程师,归来助力社区,共筑智慧菜园之梦。”
夜风带来茉莉的清香,楼下的单元门“咔嗒”响了一声,是晚归的居民。魏嬢忽然笑了:“管他十年后啥样,现在这样就挺好。”崔教授点点头,远处的夜市灯火通明,像撒在地上的星星,而他们的小日子,就在这人间烟火里,慢慢流淌,永远温暖。
亲爱的读者,文章以完结,谢谢你的阅读,若有对此故事有不一样的讲解,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