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42294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宇文郎君
A- A+
    京城,东市。

    主仆二人下了马车,脚步轻快地行走在人群渐渐熙攘的街道上。

    一阵胡饼焦香飘散在空气中。一个杏仁酪铺子前,候了好几个男女客人等着买新出的酪儿。

    刚开门的彩帛铺,伙计挑杆子高高挂了条幌子出来,那幌子立时被风儿吹得飘扬起来。

    路旁的摊位上,波斯商人手里举了彩光炫目的鎏金盒,朝路过的女子兜售。转头看到徐菀音主仆,眼前一亮,忙过来操着一口左腔左调的官话问:

    “小郎君这般俊俏,可要胭脂?”

    徐菀音看着那泛着琥珀色光芒的鎏金盒子,毕竟是个曾打扮过的小女郎,一时便有些犹豫。却被若兮打消了念头,那小丫头在主子耳边悄悄道:

    “我的亲亲小姐,柳妈妈妆奁里的黄粉可够用么?”

    二人便如这般一路迤逦,稀奇好玩物事不少,定下心来要买的却是不多。还未及笄的徐菀音,十四岁的人生里,尚无正经购物的经历,因此只在这繁华的京城街道里晃晃悠悠闲逛。

    不知不觉逛了良久,主仆二人竟走到了南郊。

    一条阔大的驿道两旁绿草茵茵,几十上百驾朱轮绣帐的朱漆马车停在路边,金泥坠角的帘栊半卷,露出内里堆叠的织锦坐褥,犹带兰麝余温。看模样多是高门大舍里出来的。舍了马车下至道上的夫人小姐们,似在等待着什么。有茶寮老板娘扶了茶车过来,笑吟吟地为女眷们递上热腾腾的茶汤。

    只不过歇下脚步看了一刻热闹,徐菀音那副清丽俊秀、不若凡人的模样便吸引了女眷们的注意。

    只见一辆青油布蓬马车上掀帘下来个丫鬟,扶了一位着绛纱襦的夫人下得车来,朝徐菀音主仆微微招手,叫到跟前轻声细语地叙话。那夫人先自报了家门,说自己夫君乃是门下省起居郎郑大人,接着又问:

    “吾看小郎君这打扮,不像这方人物,敢问小郎君从哪里来?”

    徐菀音恭敬致礼,老老实实说了自己来历。

    那郑夫人显是个爱美的,家中夫君又似没那么些规矩避忌,看到路边站个俊得几世未得见的小公子,又年纪轻轻一脸稚嫩的模样,便老实忍不住过来闲话。偏生周边尽是闲候在此的贵门女眷,除了那些个尚未出阁的小姐们不好意思过来,年纪大些的夫人们,很快便凑至跟前,七嘴八舌地询问根底。

    徐菀音从小到大哪见过如此阵仗,只慌得一匹,机械重复了好几次自己家世、来历以后,好容易反应过来,不退反进,对着夫人们问起为何在此。

    这才得知,今日乃是当朝永嘉公主操办的、专赏初夏牡丹的金谷晴花会,下帖邀请了京里上至相国府、下到从七品吏门人家,乃至各商贾富户的家眷。

    这永嘉公主乃是当今圣上唯一一个的亲妹子。

    据言新帝启运之前,兄妹俩出身寒门,论及祖上,三代皆无非耕读小吏。

    永嘉公主幼名"阿沅",因生于院中紫沅草旁。新帝年少时常替人抄书换钱,阿沅则随母贩绣帕于市集,曾被豪奴叱骂"贱女子敢抬眼视人"。新帝登基后,礼官欲为公主杜撰世家谱系,她却笑指宫墙边新栽的牡丹道:“何必效颦旧族?此花去岁还是终南山下野株,今已冠绝上苑。”

    有这段传自宫苑红墙内的新帝家传,这永嘉公主在京城内外声名甚佳。

    这回的金谷晴花会,乃是永嘉公主首次邀集京中贵眷出游赏花,更是不分公卿世家、官僚士绅、乃至商贾富户,皆同帖邀约。因此但凡获帖者,无不幸然欣喜前往。

    此时便是各户家眷抵达了城南的芙蓉苑,依礼须等候公主车驾先入,便熙熙攘攘排列着候在了路旁。

    听闻误入了公主花会的地界,徐菀音暗忖冒昧,却忍不住还想留一留,看一眼公主的银鞍华帐七宝香车。

    正想着,一阵马蹄得得声传来,那声音甚快,方听得从驿路南面那边厢远远传来,转眼便到了跟前。

    徐菀音抬眼间,只见一骑玄影破风而来。那马儿通体漆黑如泼墨,唯额间一簇白毛状如残雪。马便是神骏,马上那人更显倜傥,腰身如长弦,面容冷峻,眼似寒星,便如天降神君一般。

    路旁贵女们一时间看得目驰神眩,还没来得及呼出那一口滞在喉间的气息,那人那马便一掠而过,片刻间,便连影子都不见了。

    只听那郑夫人喘出一口气道:“这该不会是那位镇国公府上世子爷宇文郎君吧……”

    “瞧那通身的气派,不是他还有谁?”忙有接话的。

    “好教夫人们知晓,那匹‘玄霜’我是认得的,听我家大人言,去岁不知哪家的公子想摸一把它鬃毛,竟被踢断了玉带钩呢。”兵部尚书家的夫人掩唇笑道。

    “可不就与它主人一个脾性?”又有个仿佛知晓一切的夫人补了一句。

    “哦,夫人倒是说说,那宇文世子爷咋样一个脾性?”却有好事的贵夫人非要掉了人面子,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