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39718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第七章 U盘里的备份
A- A+
不为发声,不为表达,只为——证明自己曾经存在。

    ……

    图书馆靠窗的位置今天没什么人。

    陈瑶坐在最里面一排,把U盘插入公共电脑前,手腕还带着起床时留下的红痕。电脑亮起时,她犹豫了两秒,才双击打开那个命名为“1111”的文件夹。

    文件夹里有三样东西:一份PDF扫描件、一段音频、一个名为“Key”的Word文档。

    她先打开PDF。

    扫描件是竖排手写,纸张泛黄,边角有茶渍,像是从某个旧笔记本上撕下来的。她能看出写字的人曾用力过度,有些笔画重得压穿了纸面,似乎字里字外都藏着无法发出的声音。

    第一页左上角写着:“非正式证词,不作维权用途,仅供分享记录。”

    下面则是一段话:

    “我今年十四岁,这不是第一次写这些,我试过发到贴吧,被删。试过写进作文,老师说‘太敏感’。我后来想,是不是因为我没写得够好,可我真没办法像小说里那样描写气味、光线,我只知道那个时候,我爸的手好重,房间那么小,我根本没有地方可以往后退,所以我把那天的时钟时间写下来,写在课本封面背后。

    13:46——钟表碎了,玻璃扎到我掌心。

    14:20——他说‘不许哭’,我就开始写。

    写了两页纸,他才让我走。

    后来我一直留着那两页,可是上面有血,我不敢再看。”

    陈瑶的手指轻轻点着那一行字,像在摸一块伤疤。

    她忽然很想知道,这张纸最初在写下时,有没有沾到指纹;那支笔握在手里,是不是因为汗水发滑;那两个小时里,那个孩子是哭着写,还是咬着牙写。

    她没有答案,但她知道,有些人不是不喊救命——是他们在写,而别人只想看热闹,或者觉得孩子们是无病呻吟。

    她关掉PDF,打开音频,耳机里响起的是女孩的声音,轻得像风从塑料帘缝里钻进来的时候,带着些微哑。

    “我一直想写一篇‘好’的故事,能让别人知道发生了什么。可我发现我写不出剧情,不会对话,也不懂结构。我只能一遍一遍写‘那时候我好怕’。但老师说,‘你这样写,别人不会懂你在说什么。’ 可是,我也不想别人‘懂’。我只想有人说,‘我看见了。’如果你看见了,就别删吧。就让我留在这里。”

    录音结束时,电脑屏幕的亮光从她眼睛上映了出来。她看到自己脸色很平静,仿佛没有波动。但她知道,她整个人正在从里面,被一句句字往外翻着。

    她合上笔记本,坐了很久,然后开始在纸上写字,没有开头,也没有结构。她只写了很多句子,像对某个谁说话,也像是对她小时候蹲在角落写作文的自己说:“你不用写好。你只要写在上面。有人看见就好。”

    她写着写着,忽然想起那个六岁那年“雨天没开门”的晚上,那天她被关在器材间,站了很久。等门终于打开,老师进来,她没哭,只是问了一句:“您是不是听不到我在里面说话?”

    老师说:“你说了?怎么我一点都没听见?”

    她当时只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她今天才明白——那不是她不够大声,而是这世界从来就没打算听一个孩子的声音。

    ……

    晚上七点,宋巧燕做了一桌菜。

    她切了冬瓜,炒了虾仁,还煎了陈瑶最爱吃的蛋饼。她试图用“热菜的声音”掩盖两人间那段未讲完的沉默。

    陈瑶回家时,桌上已经摆好两双筷子。电视没开,灯也只亮了客厅一盏。

    宋巧燕坐在桌边等她,也没有多问,只说了句:“快吃,凉了就不好吃了。”

    陈瑶没有动。

    她看着那碗冒着热气的汤,仿佛那不是菜,而是她小时候写的每一页作文——被人端上桌,要她吃下去,又不能说太咸、太苦。

    “今天是不是又有人给你寄东西?”

    宋巧燕终于开口,语气里藏着惯常的温柔,但后半句却没收住:“你不能把自己变成他们的情绪垃圾桶。”

    陈瑶抬头:“他们不是在发垃圾。他们是在写自己。”

    “可你不是律师,也不是志愿者!”

    “我也不是他们的母亲,”陈瑶说,“但你知道吗,有时候他们听得说得比你多。”

    空气顿时沉了下来,宋巧燕嘴唇抖了一下,像是想反驳,可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我从小写的那些作文,你看过吗?”

    “我当然看过!”

    “你看的是红笔分数和评语,不是内容。”陈瑶语速不快,却像一记记轻飘飘的耳光,“我还写过那篇《楼道尽头有光》,我写的是邻居家小女孩,但你知道我写她干嘛吗?”

    宋巧燕摇头,脸色有些发白。

    “我写她,是因为她消失了。我以为你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