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39718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第四章 妈妈看到的故事
A- A+
    陈瑶的妈妈,宋巧燕,今年四十岁,以前是在学校门口卖包子,后来不景气,现在做清洁工,凌晨四点半起床,做的是学校后街的保洁工作。

    她早上在学校后街扫地,一边低头收拾塑料瓶,一边把口罩往上拉了拉。

    风大,冷,眼睛涩。

    她总是说自己不上网、不玩手机,就还是用着屏幕不怎么好使的手机,扔在口袋里,多没有时间拿出来。

    可那天一早,她刚扫完一车落叶,就接到了学校的电话。

    手机在口袋里震了三次,她一开始没接,直到打第四通。

    “喂?”

    “宋女士,您好,请问您是陈瑶的母亲吗?”

    对方语气很客气,说是派出所社区警务室的,有个网络事件牵涉到她女儿,需要了解一点情况,请她去学校教务室一趟。

    宋巧燕一愣,刚想说自己女儿是个老实孩子,不会犯事,但那人继续说:

    “我们不是调查她的错误,只是例行了解情况。您知道她最近写的那篇小说吗?”

    宋巧燕当然知道。

    前几天陈瑶晚饭没吃,坐在书桌前一动不动,说是在想一个孩子的结局。

    她说:“妈,你说一个十二岁或者十三岁的小孩如果真的杀了人,是不是说明他已经输到没办法了?是不是他有一些很难理解的困难?他找不到方法求助?或者是被长期吓到忘记了求助?”

    宋巧燕没当回事,但想起女儿小时候的事情,当时回了一句:“你想这些干嘛?写作文写疯了?”

    但其实她看得出,女儿真的把这事放在心上了。

    她走不出来,小时候的事情。

    她或者是感同身受,但她不是坏孩子。

    看到有人在街头卖艺会站很久,有一年冬天还偷偷把自己新棉鞋送给了流浪汉。

    那时候,宋巧燕做了什么?

    因为钱,打了陈瑶一顿,即便宋巧燕明明白白知道她不是个坏孩子,她只是太敏感,太会代入。

    可能是希望她立刻到学校?

    很快,学校的电话也打来了,电话那头,是政教主任的声音,平静得像空气,“宋女士,方便来学校一趟吗?关于你女儿陈瑶,我们需要沟通一些近期的网络舆情问题。”

    她顿了一下。

    “她在学校怎么了?”

    “她本人没有违反校规,但……事情影响比较大,我们希望您能配合一下。”

    宋巧燕挂了电话,心里已经有点发紧。

    她知道陈瑶最近在网上发了个小说。

    但她不知道引起了很多讨论,她也没想到学校会找她。

    电话挂断后,宋巧燕刷了一下手机。

    她连忙打开手机,进了那个热搜词条——

    #十三岁男孩小江失踪前关注“弑亲小说”账号#

    点进去,是剪辑视频、案件简述、网民挖掘、还有无数评论。

    “疑似网络小说引发模仿杀人”“青少年是否该接触暴力内容?”

    她点进去,几秒后看见了一张模糊不清的图。

    是那篇小说的第一段,配图,是陈瑶的学校大门口。

    评论里有人在刷:“那个作者就在这个学校。”

    她一眼就看到,有人把陈瑶的学校门口照片放上去了,看见了一张模糊不清的图。还有一句话:

    “那个作者就在这个学校,准备高考。”

    宋巧燕只觉得浑身发冷,她手开始抖了。

    她连忙点开微信,给女儿发消息。

    【你在哪?在教室吗?不要乱跑,妈等会来接你。】

    过了十分钟,陈瑶才回了一句。

    【我在学校,没事,别担心。】

    她没有说自己中午没吃饭,也没说今天有个隔壁班的同学在她背后喊了一句“杀人犯”。

    她只是盯着窗外的光,一句话都不想说。

    宋巧燕赶到学校时,政教处的门是虚掩着的。

    里面坐着三个人:一位副校长,一个教务主任,还有一位她不认识的穿便装的年轻男人,说是属地派出所协助调查的辅警。

    宋巧燕刚一进门,校方就开始了“安抚式沟通”:“我们理解陈瑶同学的创作自由,也尊重她作为学生的表达权,但这次事件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已经有媒体打电话过来问情况了。”

    教务主任翻着文件:“她用的网络ID、写作内容、过往论坛问答记录都被截图广泛传播。虽然不能证明是她本人教唆他人犯罪,但已经有网友把她列入‘潜在引导对象’。”

    年轻辅警补充说:“我们这边接到举报,虽然没有证据表明陈瑶违法,但按照流程,需要她配合提供一些基本情况。”

    “配合的方式是?”宋巧燕皱起眉。

    “做一个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