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25074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长青
A- A+
    高长青立在殿外。

    北辰宫首领太监夏成仁苦着脸,却不说话,只指了指身后的宫殿,示意皇帝在里面。

    不一会儿,大太监康广仁出来了,脸上看不出什么,手一抬,许多小太监提着食盒一溜烟出来。

    他什么也没说,只摇头。

    高长青手扶腰间佩刀,细细摩挲了一下剑鞘。这刀原是皇帝私库里的一把宝刀,相传乃是尧舜时,人族第一勇士的佩刀,可惜后来失传。后世匠人莫不敬仰,终究研制出此刀。

    那时皇帝说,宝刀赠英雄,这才叫酬知己,高长青知道,自此他这一生,都甘愿为陛下驱使。

    “饭送了几回,陛下只教撤下,昨日也是,不过去皇后娘娘凤仪宫时,被劝着喝了一碗汤。”夏成仁咂着嘴,“陛下说要处理朝政,奴才们也不好太过惊扰。只是,欸。”

    康广仁也愁。

    陛下每日四更起身,先要往太后处请安,再去正明宫上朝,日日不歇,早朝后又要披折子,又要费心思索国事,还有,长宁公主的事。

    他是跟在陛下身边的老人了,自陛下五岁起就一直伺候,从小黄门一路做到这皇宫内相总管,一路走来的情分自不多说,公主和陛下的缘分也是看在眼里的。

    那天赐婚时,他自然也在身边伺候。

    哪怕他这清净没欲的人也免不了叹息:怎么就变成这副田地了呢?

    陛下不是才兴冲冲地拟旨,要将公主封做宸妃,又去魏将军府邸,要和公主和好吗?

    他看了一眼眼前的高侍卫,嘴里的话到底不好和他说,毕竟,人家可是国舅爷,皇后的哥哥,怕最不爱听见长宁公主的事,这点眼色他还是有的。

    “将军可要好好劝一劝陛下,”他陪着笑脸,“奴才们不好多说,又实在担忧皇爷身体,您说说,这有什么事儿能大的过陛下的安康?”

    高长青握剑柄的手紧了紧:“康公公放心。”

    近日朝堂无事,摄政王一门心思扑在独子的婚事上,也无暇带着门人找事,难得风平浪静了一会子;北边的老可汗去世,六个王子正摩拳擦掌争夺汗位,也没空打草谷,南边的番邦土司,为摄政王威慑,乖如鹌鹑。

    至于后宫,如今后宫中只有皇后一人,并无其余妃嫔,而太后正是他们嫡亲的姑母,素来疼爱妹妹,妹妹性子也贤惠有礼,处事井井有条--

    所以,陛下实在没有能忧心的地方。

    除了,孟合欢。

    也唯有她了吧,高长青下意识皱眉,眼前浮现她那日躺在地上的样子。

    少女伤痕累累,鬓发散落,衣衫脏乱,她拽着他的衣摆,嘴里仿佛说着什么。

    叫他也几乎认不出,这个女子竟是长宁公主。

    他比若华白毓几个年纪都大,公主年纪最小,所以当年公主到宫中时,他已经不上内书堂,除了跟着太子处理一些事情,其余也见不着这位公主。

    关于她的一切,其实只从太子哪里得来。

    太子从对先皇偏爱公主的嫉妒不满,到变成满嘴合欢,也不过几年时间。

    高长青也没想到,自己还记得这么多。

    以前的孟合欢,其实是个相当活泼的姑娘。她爱乐舞,爱嘻戏,上课的时候爱偷懒,小孩子斗蛐蛐斗花草之类的把戏,她也毫不逊色。

    那时候的她,实在被许多人喜欢着。

    记得第一次见到合欢,是在宫里的重阳宫宴,太子嘴里念叨贪玩却漂亮懂事的小妹妹,他一抬眼就见到她了。

    公主坐在秋千架上,笑得眼睛像弯弯的月牙,问道:“郎君是谁家的哥哥?”

    “长大的小孩子真可怜,愁眉苦脸的,你偷偷和我玩会吧,放心,我不告诉别人。”

    他觉得这话实在没有道理,身为世家子,为家族为陛下尽忠,就要严以律己,怎么能在跟着太子殿下时贪玩呢。

    所以只冷冷回了一句不必。

    太子殿下埋怨他的冷漠:“我原本以为,见了合欢这样的小娘子,没人舍得对她冷脸,没想到啊,”他摇头道:“长青你简直是块冷木头,以后没有小娘子喜欢的。”

    公主捂着嘴笑。

    高长青是家里长子,他们家在前朝不过是普通门第,后来皇爷给当时的太子选妃,高家的姑奶奶,也就是如今的太后,当选了太子嫔御,生下皇孙后被册太子妃,高氏一族这才崛起,后来高国舅专心治理家族,竟也出了几个不大不小的人才,渐渐有了外戚威势。

    家族显赫,更需要族里人奋进维持,一代又一代,这才能成就世家基业。

    做为这一代长子,他的命运早就被规划好了,妹妹也是。

    他的妹妹长川,就从来不会像合欢公主一样,坐在秋千上肆意地笑。

    笑得有些刺眼。

    后来,陛下决定要迎娶小妹入宫。

    那一晚,他从未见过这么颓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