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村游",何喜脑海里最先浮现的是那些依山傍水的农家小院。这个在旅游圈突然蹿红的概念,俨然成了都市白领们逃离996的救命稻草——高楼大厦里憋闷久了,谁不向往采菊东篱下的闲适?
“怎么,刘总也想搞村游?”何喜接过对方递来的茶杯。
村游这种项目,说简单也简单,随便找个村子,给老树编个传说,给山头套个神话,再圈几亩地搞个采摘园——如今十个村游项目九个都是这个套路,连石家村也不例外。
同质化十分严重,游客们去了一次还新鲜,再去一个地方还是这些东西,那就没人再去了。是以要想真正做起来,就得做出新意。
何喜不知道刘总到底是真心想为乡村旅游开辟新路,还是又打着文旅的幌子搞地产开发?是以只是试探一问。
刘总显然也想到了,道:“那几个出圈的网红村不值一提!”他递给何喜项目书,“看看,照着抄有什么意思,要做就做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你也知道,我自己就是农村出来的,这项目要是弄起来,咱们赚不赚的无所谓,主要也是能给老百姓添点收入啊!”
何喜指尖摩挲着项目书,半开玩笑道:“刘总就这么把商业机密给我看?”
“咱们多少年的交情了,信得过你!“刘总大手一挥,“这项目书专为我那块地打造的,别人拿去也没用!”
刘总这样看好,何喜自然也是好奇的,她一页一页看,越看越心惊,这项目书不知道出自哪位高人之手,显然是花了大心思的。
刘总给她盛了碗蒲菜肉圆,“尝尝,这蒲菜够鲜,怎么样?你在这方面是行家,给提点意见。”
“走高端路线?”何喜指着策划书上标红的数字。
“当然!何喜,你看啊,我东面要建温泉,山脚到山顶架观光缆车,酒店用的全是山泉水,吃的全是新鲜果蔬,北面那片空地能建个体育场,有钱人就吃这套,养生,健康。”刘总忽然觉得不对,他试探地问:“你有什么想法直说,我最欢迎别人提意见了!”
这话倒是不假。刘总虽然只有初中文化,却能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靠的就是三样本事:一是为人豪爽,三杯酒下肚就能跟人称兄道弟;二是重情重义,当年跟着他打天下的老伙计,如今个个都安置得妥妥帖帖;最重要的是第三点——他懂得放权,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现在的公司里,清一色都是名校毕业的高材生。刘总常说:“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干。”他就像个甩手掌柜,大事上把握方向,具体操作从不指手画脚。开会时往往就两句话:“这个项目能赚钱吗?”“需要多少钱?”剩下的全权交给底下人去折腾。
何喜合上策划案:“不考虑降低定价面向年轻人?现在村游的主力军还是压力大的都市白领。而且这个项目,在高端市场……”她顿了顿,“说实话,并不算多新颖。”
刘总点点头,给何喜续上茶水:“行,那就面向年轻人,薄利多销,感兴趣吗?这项目交给你做合适的不得了!咱们认识这么久,每次合作你们旅行社都不少赚,跟我干吧,我绝不亏待你!”
说起刘总,确实是何喜旅行社的贵人。当年她做地陪时机缘巧合接待过刘总父母,两位老人玩得尽兴,回去就让儿子带着公司来团建。一来二去,两人渐渐熟络。只是后来刘总的业务都交给方迁打理,联系才淡了。
何喜捧着茶杯,氤氲的热气模糊了她的表情。项目前景不错,合作伙伴也靠谱,但心底始终缺了那份跃跃欲试的冲动。
见她犹豫,刘总又添筹码:“分红、股权你提,放心,不让你为难,景区建成后我给喜帆旅行社最低折扣。”
“项目确实不错。”何喜放下茶杯,“这样吧,我当个顾问,有事随时联系。我也不年轻了……“她摇摇头,“实在没那么多精力。”
刘总哈哈大笑:“你不年轻了,那我不就成老头子了?明天我约了朋友爬山,要不要一起?”
“手头还压着事呢,我想着弄完好好歇一歇呢。”何喜婉拒。昨天整理石家村素材时灵感迸发,那些画面足够剪十期节目。她已经把需要补拍的画面跟石磊讲了。
如今,也就这事,还能带给她一点愉悦。
“行,回头拟好合同找你。”刘总也不强求,“报酬包你满意。”
刘总把她送到小区门口,他看着这个老小区,语气带着些许不解:“怎么住这?好歹也算个总啊!”
何喜微怔,道:“我这人懒,住着住着东西越来越多,就不想搬了。”何喜推开车门,向他挥挥手告别。
刘总道:“明天真不跟我去爬山?我那几个朋友资源人脉也都不少的。”
微风袭来,吹乱了何喜得头发,她微微拢着发,笑着说:“刘总,我现在是无业游民,有您这个人脉就够用了。”
刘总认真道:“咱们好一阵不见,这次见面,我觉得你变了挺多,我记得,当时你是个挺有干劲的小姑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