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19558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第五章 义
A- A+
遥远的故事,那时的他们还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还对这个世间充满期待。

    岳山书院,大益全国最有名气的书院,岳山五杰,书院中才情最为超群的五个人。苏子规善文,一说可三步之内提笔成文,另说是书法苍劲笔走游龙。白介臣善礼乐,天下音律无不通晓,吉凶嘉宾了然于胸。杜詹善画,传闻苏生行文他即提笔,文终画成,山水花鸟,喻情于景,分毫不差。贺安甫善诗,用笔奇绝冷艳,用情慨然涕下。李铸善术,即得算术经法更懂天文历法。都说君子当习六艺,那么在益国,六艺当看五杰。

    岳山书院,因位于岳山而得名,于曲径拾级而上经竹林桃林后即可见一青砖白墙的院落,上有一小匾,行草写着“岳山书院”四个小字,周围少有人过往,清净幽僻,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这里院落虽小,却有益国最神秘的老师,无人知其姓名,只知经其教习必学有所成,但收徒的条件极为苛刻,即使家财万贯亦或达官显贵,不合条件的一概不收。教过的门生但凡出了书院,便不得再说半句相识,不得透露老师半句信息,许多求学的学子辗转拜谒多人,多数连这位先生半面都不得见。

    这日是五杰这批学子学成离山之日。老师端坐于讲坛之上,为每一个学生赐言。

    杜詹夺下苏子规手中的书,低声嘀咕:“子规,你发现了吗,老师不仅是教书育人第一流,识人之术也是一把好手。”

    苏子规拿回书继续翻,随口搭话,“怎讲?”

    杜詹见他有兴趣,饶有兴致的分析起来。“老师知白介臣最长礼乐,赐言便是希望他以后作兴教化辅君王的贤臣,这倒也不稀奇,毕竟是我们都知道的,但是老师格外还赐给他一句话,叫他勿忘万事之本为人。说明虽然老师很少与我们集会,但是他晓得姓白的家伙高傲且不近人情,这是教他做事留三分呢。”

    苏子规听罢笑而不语,白兄恃才傲物,这恐怕不是老师心有顾虑,而是杜兄把自己肚子里的微词巧言表达出来罢了。

    看到苏子规将信将疑的表情,杜詹接着说到:“你看贺兄,脾气那叫一个倔,认准的理八头牛也拉不回,老师赐他以柔克刚,就是提点他不要那么死脑筋。”

    苏子规听到这,开始有点佩服,不是佩服老师,而是佩服杜詹,平日里见到任何人都是一副笑脸模样,纵使有人当面指摘他,也未有半句怨言,原来他心中对每个人都如此洞悉,将所有情绪掩藏的滴水不漏,其城府真是深不可测。

    最后,作为总结,杜詹拍拍苏子规的肩膀,“老师等下肯定会告诫你凡事多留三分心思,莫要把每个人都想的那么好。”

    然而杜詹这一次并未猜对,老师对旁人赐言说了良多,对子规却只淡淡说了一句多保重身体。大家都将这句无足轻重的赐语理解为老师对这位同窗不甚关心,子规却感动的近乎落泪,一个真正关切你的人,无关乎你的成就,只关乎你本身,老师是送给他慈父般的叮咛。

    赐言结束,照例会在钟鼎楼摆酒,一叙多年同窗之情。杜詹还跟在苏子规身后,转过竹林看到前方一个瘦弱的身影,是李铸。子规唤他一同前往赴宴,却被李铸支支吾吾的推脱开。大家心照不宣,李家可谓是平地起高楼又顷刻付东流的典型例子,李家祖上曾出过一位李大人身居高官,只可惜这官运就行了一辈,家道便迅速败落,那位显赫的李大人最后也死于非命。老师免了李铸的学费,这一路过的还是颇为艰辛,一顿一两银子的饭,对他而言,着实有些奢侈。

    杜詹家的境况也不甚宽裕,但是或许未经过繁华的人抵抗尘埃的心气强些,只要是这样的宴会,他一定会去,不甚在意面子,而且富家子那么多,十有九次都用不上他缴银子。

    两人徐徐前行,到了宴会的地方,贺安甫已完成提诗一首,以群龙戏水比今日学子聚首,辞藻瑰丽言之有物,大展宏图之心跃然纸上。见到苏杜进门,他抱抱拳,盛情邀请子规也撰上一文。子规提笔,杜詹也提笔,二人书画之默契,堪称一绝,一柱香的时间,文成,周围人齐齐拍手称赞,如此壮丽的文章,唯有子规。

    推杯换盏,同学们畅谈天地,时而拟歌相喝时而开怀大笑,有人在桌上痛骂时政之弊也有人大谈治国之策。子规对杜詹说,“你该再把这场面画下来,真当是少年意气。”杜詹拿出刚才那副游龙戏水图,何须另起一篇,他只几笔,便将刚才一幅壮阔之作改的意趣横生。

    师门中一个叫作韩仲的学子趴上来端详,慨叹道:“五杰当道,不给平凡人活路啊。”其他人哄然大笑,不必忧心,他们做了官,我们投靠一二养家糊口足以。韩仲再叹一声,那就希望真有一天能托几位的福让我也能做个宫廷琴师。

    直到更深露重,大家才散了去。子规拿着一袋银子和一壶酒,向着离学堂最远的李铸家走去,他知道赶考在即李兄必还缺些盘缠。子规虽也只是小官人家,自己省一些,这资费也还能帮助一些。

    走到门口,他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在李家门口徘徊,近前一看,是白介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