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19558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第十八章 何错之有
A- A+
灰,两鬓的白发也带着死气,语丝游离:“于广,于家没人了……”

    几经沙场,于陵活到了敢儿长大,但终究没撑到给母亲送终。于广和陆北站在门口好一会不敢进去,两人像个木偶般呆立,不想兰棘自己从里面走了出来。打开门,像是早就预知到了结局一样,院里茶树一棵接着一棵的种,树下衣冠一件接一件的埋,加上子侄的,已茂茂密密成了行。

    夫人接过衣冠,用一种看陌生人的眼神看着于广,没有眼泪,一双干涸的眼睛后深藏着悲伤的巨浪。她以极平静的语气轻声道:“于广,你拿我命去。”

    从前郎情妾意,多年相知相伴,终究敌不过命运抛下的一颗尘埃。

    回忆轮番交替,于广展开元君手中最后一张被眼泪浸湿又抹平的信纸,上面只写了一句话:于广,下辈子作个卖包子的吧,我最爱吃。

    于广脸上露出一个生疏的笑容,好像那些肉都是新生出来的一样。

    元君听罢故事,手执朱砂笔迟迟不作评断。谢必安走上前去,在她雪白衣角狠踩两下,问她现在好好的衣裳脏了是穿衣人的错吗还是衣裳自己的错?他会作如此无礼的事,让在场鬼怪皆瞠目结舌。我们偷偷盯住元君,生怕她再化三头犬给谢必安也来上一口。

    元君轻拂衣角灰尘,拂罢,停顿,神色凝重,开口:“你的意思我明白,即便如此,他还是走不了。”

    “到底为何?”

    “因为他,是自尽……”自尽重罪,要在这地府永生受罚。

    什么?谢必安看着于广满身的刀剑伤痕,怎么可能是自尽?

    “哥哥不必疑惑,解开谜题的人在路上了。”远处传来范无救的声音,想必是躲在暗处观察多时。他腿上还缠着布料,透出七仙草的绿光,说完话,翻身站在于广面前。

    “这样上蹿下跳,小心你的腿。”谢必安赶忙叮嘱。

    于广抬头,惊惶的问:“什么人?”

    范无救挑眉笑了一声,“当然是你冒着灰飞烟灭的危险在王宫里苦苦站了这么多年所翘首期盼的人。”

    地府狂风起,列队两侧,迎来的,是益国第四代帝王——赵彻。

    竟是君王不请自来?白无常换金冠去接,我更了小鬼的衣才许在一边旁观,元君也换上青面獠牙,掩去自己清丽的女子面容。

    于广站在黄泉路的尽头,立在正中,高昂着头,苍老的脸像被盐碱侵蚀多年的土地一般龟裂粗糙,银发蓬乱的甚至不能称之为发,一手握剑,两脚坚实的立着,像一尊石刻的雕像。

    赵彻出现的时候,让我大为震撼。照四公主形容,他该是何等阴险狠辣的角色,而在我面前的,只是一个颓唐的老人,两眼无神,口中带着泥沙,身体浮肿。任谁也想不到,这会是一个机关算尽的帝王。不过从他看于广的眼神可以看出,他并没有真的痴傻。在看到于广的一瞬,那个呆滞的目光中流过一丝我难以理解的神情,带着三分恐惧,又露出三分悔意。

    手中的剑握紧,于广逼近赵彻,目光像要刺穿眼前的皮囊。赵彻张开口,含着泥沙的口有些模糊的问:“广将军?”

    于广的眼瞪的通红,深吸了几口气极力克制自己,用近乎颤抖的声音回答:“正是飞虎将于广,还是您亲赐的封号。”

    赵彻当然记得,多少次吐域来袭,是于家救自己和王朝于水火,当年他端着酒眼含着泪执起于广的手,向文武百官宣告,于家骁勇无二,大益如虎添翼,便赐飞虎将军的称号。现在再看,飞虎不在,迟暮老人都算不上,站在他面前的,犹如置放许久锈迹斑斑的兵刃,只是堆破铜烂铁罢了。

    “将军在此,是想再要一次孤的命?”赵彻的目光难以离开于广手中那柄利器,它砍过多少人的头赵彻最清楚。

    剑梢划地带起黄泉的尘砾,带血的刃压在君王喉头,黑气滚滚似冷水扑灭烈火后的浓烟,叫嚣肆虐,源源不绝。于广声音喑哑,太多过往压在他胸口,“臣恭候二十载,但求大王一敕命,广龄近七十矣,何罪遣使刀笔吏!”

    吐域大战,三万军士十人归,整个京城哭声震天,从皇城根走到郊野乡间,到处都是出殡的灵堂。

    三万条性命证明,这是一次巨大的错误。有人犯错,就应当有人承担责任,但是这两者有时并非是同一人。

    于广将陆北安置好,所有家当置换成银两,挨家挨户的送到于家军的遗属手中,办完这一切,他终于坐在正堂着笔写请辞书。他弄丢了敢儿,无颜面对夫人,他要回去找他,即使希望渺茫。

    然而书还未成,门外忽有大队的人马将于家院子围了个水泄不通。是刀笔吏奉圣谕前来。于广向来看不惯这些家伙,打着替圣上问罪的旗号四处作威作福,老陆形容他们是一群带刀的丑角,食奉禄的□□。这次来的,是圣上面前的红人,那个杜尚书一倒,他就靠着三寸不烂之舌爬了上来,都是这般品行的人得势,于广常因此在家怒骂。

    刀笔吏用斜眼扫一下于广,挥挥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