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18298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第 17 章
A- A+
    一千年前,晴丘国,立于沙海绿洲之上,传说中是神明垂眷之地。

    话说昔日有一女神,名为晴女,擅绘丹青,所画万象皆生灵智。

    一日游历至南瞻部洲之西,见此地景色殊胜,一眼便入了迷,随手绘了一幅画。

    谁料纸上世界应念成真,落于沙海之上,便化作如今之晴丘国。

    晴女因画与此地结缘,神陨之日,灵力尽归此方国土,自此福泽四野,芸芸众生皆得其润。也因此,晴丘国中之人,人人擅画。

    不过画者有等,灵力有阶。

    大多数人只能画纸上死物;少部分天赋上乘者,能画器物成实;只有极少天赋异禀之人,所画草木禽兽,能得一瞬生机。

    数百年后,王都之中,没落贵族扶氏旁支,出了一位不得了的人物,称得上惊才绝艳,世无其二。

    此扶氏子,单名一个桑字。

    原本是没有个正经名字的,族人都按家中排行喊他扶二,喊他弟弟为扶幺。

    兄弟二人命途多舛,早年丧亲,寄人篱下,又遭族人觊觎,房产被吞,终被逐出家门。

    扶二每日靠在街头卖些字画雕像为生,勉强够养活他那个从小低弱多病的弟弟。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寻常的一日。

    那日扶幺病了,扶桑为多换些钱给弟弟买药,连夜赶工几幅画拿去街上叫卖,将病重昏睡的弟弟安置在观音庙旁草棚中,拿稻草覆身避风。

    傍晚归来,却只见破草四散,弟弟踪影全无。

    他当时急得六神无主,找了两日没找到弟弟,嗓子喊哑了,人也没了神采,失魂落魄游荡在街上,当晚碰到他的好些路人以为自己撞了鬼,口口相传,吓得第二日许多铺子都不敢开门,纷纷闭店歇业。

    直到第三天,一名衣着华贵的公子前来,将一箱金银珠宝置于他面前,言辞彬彬:“你弟弟自愿卖身为我家书童。此为礼金。”

    那家主子是王都里出了名的浪荡人物,性情乖张,素来流连南风巷烟花之地,府中豢养着一群貌美伶人、小倌如云。

    所谓书童,谁都知道是做什么的。

    反正风言风语有多难听,扶二的脸色就有多难看。

    扶二几天没吃东西,却不知道哪来的蛮力,搬着一箱沉甸甸的金银珠宝从城西观音庙穿过长街到城东,一口气走到那贵人府门前,将箱子往地上一砸。

    他抬头望着高门大户:“我弟弟于我,是无价宝,莫说一箱金银珠宝,就算是倾国之宝,也换不走他。还望贵府高抬贵手。”

    那浪荡子听了这话,当时就恼了,自己看中的人焉有放回去的道理。锦绣乡娇生惯养出的贵公子,哪里见过敢这么忤逆他的人,尤其还是一个低贱的叫花子。

    心中恼火,一挥手,命身边小厮动手。

    扶二被打得浑身是血,但也是个硬骨头,昏死一夜,悠悠醒转,奄奄一息竟还剩了半条命。他坚持在门前不肯离去,说一定要把弟弟接回去。

    搁往常,浪荡子定是要把人拖去荒郊野外,打死后就地埋了,但偏偏那日来了兴致,改了主意。

    也是时也命也,该扶二大难不死。

    浪荡子提了个无理的要求来为难他,“你既说你弟弟是无价之宝,你若能拿出等价的宝贝来,自然可以把人换走。”

    这话无非是要将人羞辱一番,像扶二这种一穷二白的叫花子,一个包子的钱都拿不出来,更何况什么无价之宝。

    没想到扶二听了这话,只是抹了抹脸上沾着泥灰与血迹,应了:“好。”

    第二日一早,扶二拿来一幅画,画上墨迹还没干,显然是连夜画出来的。

    浪荡子嗤笑着打开画,“晴丘国谁不会画?你这样一个穷酸叫花子的玩意儿,挂在我茅房我都嫌丢人。”

    打开来,也确实没什么稀奇。

    不过是一只绝迹很久的鸟雀,叫翠鸾。

    传说中,这鸟鸣能召福,是晴丘国祭祀图腾中常见的吉象。

    “这也配叫宝贝?”浪荡子冷笑一声,说着就要把画撕了,“连眼睛都没画,哄傻子呢?”

    “且慢。”扶二出声,神情一如往常冷静。

    “我要一支笔。”

    浪荡子不屑,不过还是出于好奇按他说的,给了他一支笔。

    扶二接过笔,没多余动作,只是低头,在鸟的眼睛处一笔落下。

    只见点睛之后,那只翠鸾竟从画中振羽而出,翩然落至屋檐,清鸣了数声,在此安了家。

    当日,浪荡子家中几个快要倒闭的铺子忽然生意火爆,顾客盈门,钱银如泉涌入。连他久病缠身、卧床不起,被大夫说可以安排后事的祖父也莫名清醒,竟能下地活动自如了。

    浪荡子见状,立即放了他弟弟,好言解释皆是误会一场。

    倒不是为了信守承诺,而是晴丘国内以画为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