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13370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除夕
A- A+
    除夕之夜,宫中大宴,秦妙沾着昌平大长公主的光,亦在受邀之列。

    今年的雪格外得多,天阴沉了一上午,刚过午膳又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雪。大长公主望着窗外的天担忧道:“这大年三十的,不知道又要冻死多少穷苦人。春知,去支三百两白银,拿到流云观多供几盏灯,替百姓们祈福吧。”

    秦妙愣了愣道:“祈福?”

    春知笑道:“郡主刚回来不知道,殿下心系百姓的疾苦,一年到头不知道要花多少银子去观里供祈福灯。”

    秦妙心道,与其花三百两白银买灯,何不折换成棉衣棉被发放呢。人活着的时候才为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所谓的祈福,有什么用呢?

    昌平大长公主道:“你在想,‘花这么多银钱供灯一定很浪费’吧。”

    秦妙立即垂首道:“孙女不是有意冒犯。”

    “不用这么见外。”大长公主随意摆了摆手,“你想的一点也不错。祈福能祈来什么,能换一件棉衣、一顿饱饭吗?可是本宫只能这么做。因为有些事只要做了,即便是再对,亦是错了。”

    她想起平昭二年的秋天,她为了阿暖的事气冲冲地去紫微宫讨个说法。还没见着宣帝的面,半途就被孙太后的人请了过去。

    她第一次低下高傲的头颅,好声好气地问孙太后:“娣妇,你我也有这么多年的交情了。咱们明人不说暗话,陛下到底打算对我家阿暖做些什么?”

    孙太后叹了口气道:“皇姊,人人都羡慕你。你育有二子一女,大郎是镇守边关的大将,封侯指日可待;二郎继承了老侯爷的爵位,尚了公主;女儿又是先帝亲定的太子妃,一路稳坐后位……可是皇姊,陛下是陛下,他不是先帝了。皇姊聪明了一世,还不明白其中道理吗?”

    大长公主似被雷劈过一般,从胳膊到后背起了一层细细密密的鸡皮疙瘩。她好像才开始意识到,坐在龙椅上的那个年轻儿郎不再是她弟弟的儿子,不再是她的亲侄子,也不是她女儿的夫婿,而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帝王。

    她从前暗地里笑过孙太后不思进取,笑她费尽心机斗败了陈姬,兢兢业业地侍奉高宗,结果儿子刚当上皇帝,就准备养老了,从此只操心儿女婚事,也不为娘家谋取利益。孙家出了一个孙叔敖之外便再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后人,原因竟是如此。一时之间,她的心如坠冰窖。

    秦妙自然是明白其中缘由的,外戚势大而已。

    大长公主对秦妙道:“等开过春了,找机会去流云观踏踏青吧。”

    秦妙不明所以地应下。

    雪渐渐有下大的势头。担心晚些时候路面积雪不好走,大长公主决定立即进宫,免得天黑路滑出什么意外。

    抵达紫微宫的时候,天更暗了。一切都像是被冻住一般,僵硬地发不出声来,静静的像一个缥缈的梦。只是与往日不同的是,宫里四处都挂了红色的灯笼和绸缎,暖暖的灯光平添了几分喜庆。

    在她们之前也到了好几拨人,此刻都聚集在孙太后的长寿殿。年长一辈的留在孙太后身边聊着家常,年轻的小辈则被安排在偏殿中喝茶小憩。

    秦妙跟着大长公主进了正殿,给各位长辈见了礼。这其中有几个她儿时见过的,但是也都不太记得清楚了。糊里糊涂地跟着喊了人,手被好几个人换着摸了几次,等被宫女送去偏殿歇息的时候,手腕上已然多出了一只玛瑙镯子,腰间多出了两块玉佩,连头上都添了两三根金钗。

    偏殿里一片欢声笑语,都在秦妙踏入殿中的一瞬间消失得干干净净。所有人都看着她一步步走进来,目光如针。

    李思芜一脸看好戏地表情对着李泽兰道:“啧,瞧她满头金钗、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模样。”

    李泽兰没有搭话,反而是附近的一个小女娘帮腔道:“穷人乍富呗,乡野村姑……”

    由于离得太远,秦妙听不清她二人在交谈些什么,反正看她们脸色不是什么好话就行了。

    李泽兰小声斥道:“够了。上次的事情还不够你们长记性吗?”

    李思芜面不红心不跳地笑道:“我们就是说说,阿姊不必动怒。”

    那小女娘知趣地闭了嘴,不过她也没有丝毫慌乱,想要整人,谁急这一时呢。

    秦妙给她们行了礼,“见过二公主,三公主。”

    李泽兰笑着托起秦妙的手臂,道:“阿姊同我们这么客气做什么,快坐下来取取暖。阿湘,去灌个烫烫的汤婆子来!”

    “秦玥那丫头片子还没来,这儿你也没几个能说得上话的,就坐我们边上好咯。”李思芜努了努嘴道,“喏,炭盆也往她那边挪挪吧。”

    这一套下来弄得秦妙莫名其妙的。

    李泽兰亲热地对秦妙道:“今日正巧,我给你介绍个新姊妹。”

    她指了指另一边,“这是安成君的小女儿——何漪。”

    何漪,也就是方才帮腔李思芜的小女娘,她按兵不动地坐在位置上,冲着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