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把,随时来看。"
从此,这帧小像就在永和宫的书房里安了家。昭宁有次想摸画上的水晶玻璃,被伊尔哈难得严厉地制止。小公主委屈地瘪嘴:"太子哥哥的宝贝不能碰,那昭宁的宝贝呢?"第二天,她的小布娃娃也得了个迷你画架,摆在太子画像旁边。
有趣的是,康熙来永和宫时,总会在画像前驻足片刻。有回画像被风吹得微微倾斜,皇帝顺手扶正,指尖在仁孝皇后衣袖处停留了一瞬,仿佛要拂去并不存在的尘埃。
然后!这个男人就把奉先殿挂着的那副收走了!!!
直到后来太子搬入修葺一新的毓庆宫,这副小像才被郑重其事地请走。临行前,胤礽特意来永和宫,亲手将画架收进铺着软缎的檀木匣。
……
近来康熙频频临幸低位嫔妃,伊尔哈冷眼瞧着那些小庶妃们过得实在清苦。这些姑娘大多是小选入宫的,母家不是七品小官就是地方乡绅,每月的份例银子连打点太监都不够用。
这日内务府来报账,伊尔哈翻着簿子直皱眉——住在景阳宫后殿的戴佳氏,连着三个月没领胭脂水粉;储秀宫的万琉哈氏更惨,连冬衣都是拆了旧袄翻新的。
"传本宫懿旨,"她合上账册,指尖在案几上轻叩,"晋储秀宫万琉哈氏、景阳宫戴佳氏、钟粹宫卫氏为常在。"顿了顿又补充,"按例添置四季衣裳,月例银子涨三成。"
琉璃小声提醒:"娘娘,这不合规矩..."话音未落就被伊尔哈打断:"皇上既愿意去她们那儿,总不能叫人穿打着补的衣裳接驾。"她意有所指地看了眼乾清宫方向,"横竖不过是个名分,又不动妃位。"
旨意传到各宫时,小庶妃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万琉哈氏接过新制的绿头牌,手抖得差点摔了;戴佳氏更是一边抹泪一边试新衣——她入宫三年,头回穿上不是拆改的衣裳。
最有趣的是卫常在,这姑娘愣是把多发的月例银子包成红包,原封不动送回永和宫,附了张字条:"求娘娘帮存着,等家父来京探亲时给他。"伊尔哈看着歪歪扭扭的字迹直摇头,转头让琉璃添了匹妆花缎一并送回去。
康熙得知此事后,来永和宫时特意带了匣子上等徽墨。"表妹如今也会体恤人了。"他似笑非笑地瞥了眼多宝阁上新添的几件首饰——都是从小常在们那儿"强买"来的劣质货。
伊尔哈面不改色地收下徽墨:"皇上既然爱去,总不能太寒酸。"她故意看了眼窗外——卫常在正带着新得的料子,欢天喜地往钟粹宫跑,发间的银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当晚敬事房呈绿头牌时,康熙果然翻了卫常在的牌子。老太监偷瞄了一眼,发现这枚牌子格外新,边角还缠着防止刺手的金箔——分明是皇贵妃特意嘱咐加工过的。
康熙到底是看不下去了。这日早朝后,他特意从内帑拨了笔银子出来。晌午时分,李德全就带着浩浩荡荡的赏赐队伍往后宫去了——各宫嫔妃,从皇贵妃到新晋的常在,人人有份。
伊尔哈正在核对宫务账册,忽见殿外抬进来五口描金红箱。打开一看,头一箱是给各宫嫔妃的四季衣料;第二箱装着胭脂水粉;第三箱是金银锞子;第四箱竟全是孩童玩具;最末那口小些的箱子上贴着黄签:"赐皇贵妃贴己用"。
"皇上说,"李德全躬身禀报,"前儿是疏忽了,倒叫娘娘自掏腰包。"老太监说着又呈上个锦囊,"这是万岁爷私库的钥匙,说娘娘随时可取用。"
伊尔哈拨开锦囊一看,里头除了钥匙,还躺着张字条:"朕之后宫,岂容卿破费?"笔迹力透纸背,显然是康熙亲笔。她不由失笑——皇帝这是恼她越俎代庖呢。
赏赐送到各宫时,小常在们都快哭出来了。万琉哈氏摸着崭新的云锦料子,连说"要供起来";卫常在则把分到的金银锞子排了满床,数来数去总觉得多了一倍——她不知道,那是伊尔哈特意嘱咐添的。
……
端午这日,永和宫的小厨房天不亮就飘出粽叶清香。伊尔哈特意嘱咐内务府安排御膳房多包了几大筐,除了按例给各宫嫔妃送去外,连最末等的粗使宫人都能分到两个。
"娘娘,这蜜枣馅的..."琉璃捧着食盒欲言又止。伊尔哈摆摆手:"都赏下去吧,本宫嫌太甜。"她看了眼窗外正在搬运粽子的太监们——那些人盯着食盒的眼神,活像饿狼见了肉。
最热闹的要数太监们的下处。小太监们领到粽子舍不得吃,用油纸包了揣在怀里。有个才进宫的小火者,躲在墙角狼吞虎咽,差点噎着,被老太监一巴掌拍在背上:"急什么!又没人抢你的!"
晚风送来阵阵艾香,混着各宫煮粽子的热气。昭宁公主突然举着半个粽子跑来:"佟娘娘,甜的!"小丫头嘴角还粘着米粒,献宝似的把咬了一口的蜜枣粽往她嘴边送。
伊尔哈就着女儿的手咬了一小口,甜腻的滋味在舌尖化开。
伊尔哈虽然不爱揽权,但作为执掌凤印的皇贵妃,对宫务并非全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