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尔哈看着昭宁歪歪扭扭写出的"火"字,不禁有些头疼。她自己虽通文墨,却从未正经教过孩子习字。正发愁时,端静公主闻讯赶来,信心满满地揽下了教导妹妹的差事。
"来,姐姐教你!"端静握着昭宁的小手,在纸上写下几个漂亮的蒙古文字,"这是''''火''''的蒙文写法..."
昭宁眨巴着大眼睛,困惑地指着纸上的文字:"可是姐姐,南大人送来的图纸上都是汉字呀..."
端静一时语塞,她一直被苏麻喇姑教导蒙文和蒙古各部关系,对汉字的掌握倒是不多,反而教不了妹妹。姐妹俩大眼瞪小眼,场面一时有些尴尬。
消息传到毓庆宫,太子胤礽立刻上了心。第二日清晨,他就拉着康熙的衣袖恳求:"皇阿玛,昭宁妹妹想学汉字做火铳,您派个嬷嬷教教她吧!"
康熙被缠得没法,笑着点了点太子的鼻尖:"你倒是会为妹妹着想。"沉吟片刻后道,"苏嬷嬷通晓汉学,又曾在钦天监伺候过南怀仁,就让她去吧。"
苏嬷嬷到永和宫那日,不仅带来了文房四宝,还特意准备了一套《幼学琼林》的插图本。她将火铳的零件摆在案几上,每教一个字,就指给昭宁看对应的部件:"这是''''铳管'''',这是''''扳机''''..."
昭宁学得出奇地认真,小手指着图纸上的字,一笔一画地临摹。
永和宫的西暖阁里,昭宁的小书案上堆满了图纸和字帖。
晨曦刚透进窗棂,就能看见她小小的身影伏在案前,一笔一划地临摹着"燧发机"、"转轮"这些复杂的字眼。
连平日里最爱的木工活都暂时搁置了,那些半成品的零件被整齐地收在锦盒里,等着她学成归来再继续。
"妹妹,这个''''膛''''字要这样写。"胤祉坐在昭宁身旁,耐心地纠正着她的笔顺。
这位三阿哥自幼嗜书如命,如今见妹妹突然对学习如此上心,竟比得了新玩具还高兴。
兄妹俩常常一坐就是大半天,认真跟着苏嬷嬷学习,连用膳都要宫人三催四请。
而在庭院里,胤禛正带着五公主和刚会走路的胤祺玩得不亦乐乎。他们用昭宁之前做的小木铳打纸团,在花丛间设了靶子比赛。
偶尔胤祺跌倒了,五公主就会像个小大人似的跑过去扶他,还学着伊尔哈的样子给弟弟拍打衣服上的尘土。
"三哥!这个字我写对了吗?"昭宁清脆的声音从窗内传出。
胤禛抬头望去,只见妹妹举着写满字的宣纸,小脸上满是期待。阳光透过窗棂,在她身上洒下斑驳的光影,衬得那双专注的眼睛格外明亮。
……
然而好景不长,过了大半年,伊尔哈就注意到胤祉的情绪明显低落了下来。往日里那个会主动陪昭宁习字、兴致勃勃讲解《千字文》的小男孩,如今只是蔫蔫地坐在一旁,连翻书的动作都显得心不在焉。
这天午后,伊尔哈特意将胤祉叫到跟前,轻轻抚着他的发顶问道:"三阿哥最近怎么不爱和妹妹一起读书了?"
胤祉低着头,小手无意识地绞着衣角:"儿臣...儿臣..."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只摇了摇头。
伊尔哈见状,便让人请来了荣妃。荣妃匆匆赶到永和宫,听完伊尔哈的担忧后,也是一脸困惑:"臣妾也发觉这孩子近来食欲不佳,夜里还常说梦话..."她犹豫片刻,"莫不是...想去上书房了?"
"上书房?"伊尔哈微微一怔。确实,胤祉已经六岁了,按规矩是该进学的年纪。这些日子他陪着昭宁习字,怕是把这份心思压在了心底。
正说着,窗外传来胤祉的读书声。伊尔哈循声望去,只见小男孩独自坐在廊下,捧着本《三字经》大声诵读,那模样分明是在模仿上书房里阿哥们的做派。阳光照在他单薄的背影上,竟显出几分落寞。
荣妃的眼圈顿时红了:"这孩子定是见大阿哥和太子日日去上书房,心里羡慕..."
伊尔哈轻轻叹了口气。她这才明白,原来胤祉不是不爱读书,而是想像真正的学子那样,正正经经地进学。永和宫里妹妹主要对着武器相关的书学习,他有点兴致缺缺。
伊尔哈轻轻握住荣妃的手,温声劝道:"妹妹不必忧心,这是好事啊。"她指了指窗外正襟危坐的胤祉,"你瞧三阿哥那认真的模样,小小年纪就这般好学,皇上知道了定会欣慰的。"
见荣妃仍有些犹豫,伊尔哈又笑道:"五岁开蒙也不算早了,"她替荣妃理了理鬓角的碎发,"皇上最重皇子教育,见孩子主动要求进学,高兴还来不及呢。"
伊尔哈推开窗,只见小男孩捧着书站在海棠树下,晨光透过花瓣洒在他身上,衬得那小身影格外挺拔。荣妃望着儿子认真的模样,终于点了点头。
"去吧,"伊尔哈轻推了她一下,"趁皇上今儿心情好,现在就去说。"她眨了眨眼,"你若是害怕就说是我让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