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给伊尔哈,"那孩子如今身量都快赶上他阿玛了。"
伊尔哈手中的茶匙微微一顿。她自然听出了母亲的弦外之音——十四岁的隆科多,在这个年代已经到了议亲的年纪。前些时日因内务府那场风波,佟家为避嫌暂停了所有婚事张罗,如今尘埃落定,确实该重新考虑了。
"额娘可有中意的人家?"伊尔哈轻轻搅动着茶汤,水面映出她微蹙的眉头。隆科多是佟家这一辈最出色的孩子,他的婚事牵动着太多人的心思。
面对女儿询问儿媳的人选,佟佳夫人还是提出了历史上的选择,她更希望能娶自己的侄女,隆科多的亲表妹,历史上被做成人彘的赫舍里氏。
这个赫舍里氏跟仁孝皇后虽然是一个姓氏,但并不是一支。当年的佟家在京城算不上高门大户,和佟佳夫人娘家算是门当户对。
后来佟家靠着康熙成为京城响当当的皇亲国戚,佟佳夫人希望能让自己的娘家再沾光,这才想着亲上加亲。
伊尔哈却不想隆科多娶表妹,亲表妹两人血缘太近了,虽然历史上两人的孩子没有事,但伊尔哈还是不想这位可怜的女子嫁进佟家,她还是嫁个家世相当的人吧。
隆科多虽然说这些年变了些,但毕竟本性难移,万一他以后再看上舅舅家的小妾李四儿,俩人再勾搭在一起,伊尔哈能气死。
佟佳夫人回到府中,径直去了佟国维的书房。夕阳的余晖透过窗纱,在青石地砖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将伊尔哈的话细细转述,末了轻叹一声:"娘娘的意思,是要请皇上亲自指婚呢。"
佟国维手中的茶盏一顿,茶水在杯沿晃出细小的涟漪。这位历经三朝的老臣立刻会意——女儿这是要把隆科多的婚事抬到御前,既显得佟家恭顺,又能谋个更好的前程。
"娘娘深谋远虑。"佟国维捋着胡须点头,眼中精光一闪,"明日我就上折子,请皇上为隆科多赐婚,看看皇上的意思。"他起身从多宝阁取下一卷名册,"这是近来适龄的贵女名单,你瞧瞧哪些合适..."
佟佳夫人却摆摆手:"娘娘说了,让咱们别操心。"她压低声音,"我瞧着,娘娘怕是已经有人选了。"
"去跟隆哥儿说,"佟国维突然开口,"让他这些日子多去校场练骑射。"老爷子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皇上最爱勤奋的年轻人。"
翌日清晨,佟国维的请婚折子就递到了乾清宫。
当晚,敬事房的太监捧着绿头牌进来时,康熙的指尖在"皇贵妃"的牌子上顿了顿。鎏金漆牌在烛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边角处还缠着防止毛刺的金箔——这是内务府特意为高位嫔妃准备的。
"去永和宫传膳。"康熙合上手中的奏折,突然想起白日里佟国维那封请婚折子。隆科多那孩子他见过几次,骑射功夫不错,眉眼间还有几分伊尔哈少时的神采。是该指婚的年纪了。
永和宫里,伊尔哈刚哄睡昭宁,就听见外头传来圣驾将至的唱名声。她抿了抿鬓角,特意换了身家常的藕荷色旗袍——这是康熙最喜欢的颜色,既不显得刻意,又透着几分亲近。
"表妹近日气色不错。"康熙进门就瞧见窗边插着新摘的芍药,桌上摆的也都是他爱吃的菜色。两人闲话几句家常,帝王便切入正题:"隆科多的婚事,你可有人选?"
伊尔哈见康熙用完膳后心情颇佳,便借着续茶的功夫,轻声道:"皇上,科尔沁那边递了话,说是想送位博尔济吉特氏的格格入宫。"她边说边观察着康熙的神色,果然见他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皱。
蒙古诸部已经发现大清皇帝不喜欢他们的格格成为皇妃,所以都牟足了劲培养自己的儿子希望能让康熙将公主嫁过来和亲。
但是科尔沁不一样,现在的太皇太后是出自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大清皇帝流着他们的血,所以科尔沁想延续这份荣光,即使已经送进来两位格格都不得宠,他们依旧想再送一位过来。
想到此处伊尔哈不禁叹息,之前的慧妃幼年入宫,还未成年便去世,被康熙追封为慧妃,还剩下的宣妃一直到康熙晚年才正式册封。
"臣妾想着,"伊尔哈将茶盏轻轻放在康熙手边,"满蒙联姻虽是祖制,但如今后宫已有宣妃在,再多位蒙古贵女..."她故意留了半句,让康熙自己体会。
康熙摩挲着茶盏上的缠枝纹,若有所思。自他父皇顺治开始,他们对蒙古妃嫔确实多有疏远。可科尔沁毕竟是皇祖母的娘家,直接回绝又恐伤了情面。
伊尔哈见时机成熟,便继续道:"隆科多今年十四了,论起来也是皇上的表弟。"她指尖在案几上轻轻一点,"若是让他娶了这位格格,既全了满蒙联姻的旧俗,又..."
话未说完,康熙的眼睛已经亮了起来。是啊,隆科多既是佟家子弟,又是皇亲国戚,身份足够尊贵;更重要的是,他不会引起朝堂上的猜忌。
"科尔沁那边..."康熙仍有顾虑。
"臣妾打听过了,"伊尔哈早有准备,"这位格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