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81718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举贤
A- A+
倒也并不惊慌,他顿了片刻跨步出列,不徐不疾道:“臣还真有个人选?”

    “谁?”

    “昭文馆大学士,太子太傅,卢恪纯。”

    此言一出,整个明元殿瞬间安静了,连魏文承和崔俭都忘记了争吵,纷纷将目光转向萧方镠。

    岑琛眉头一皱,就连萧方铎的目光都茫然了片刻。

    萧方钰甚至怀疑自己听错了:“堂兄,你说谁?”

    “昭文馆大学士,太子太傅,卢恪纯。”

    萧方镠又重复了一遍。

    萧方钰顿时呆住了。

    那卢恪纯乃是前朝状元,誉满天下的名士,后逢天下大乱,他闭门不出,久居深山。

    先帝为了请他出山,曾亲自三顾家门,又动用幕僚若干,磨破嘴皮才将他从深山老林里掏出来。从此之后卢恪纯深得宣武帝重用,屡献良策,到新朝建立,他便是本朝第一任同平章事,便是现在的魏文承见了也要尊称一声太傅。

    “嘶”

    萧方钰不禁倒抽一口冷气:“卢老确实是能胜任这一职,可是……”

    可是他在三年前便已致仕,宣武帝当时百般挽留,奈何卢恪纯去意已决,说政局已稳也用不着他了,坚决要做他的闲云野鹤。

    宣武帝纵然再不舍,也终究拗不过他,只得赠金千两,准他致仕。

    这样的人连先帝都留不住,光凭他萧方钰,人家能出山?

    而且还是区区一个户部尚书,职位连曾经的后辈都不如,人家能来吗?

    故而萧方镠刚说完,魏文承就没忍住一个哆嗦。

    萧方镠知道萧方钰的顾虑,继续道:“卢老虽已致仕,但我闻前些日子国丧期间,他曾回京奔丧,且目前尚未离京,陛下若能亲至府邸,言明时局之利害,表达求贤若渴之心,凭卢老那颗兼济天下的胸怀,想必也不会在乎一个虚名。”

    “这……”

    萧方钰思量须臾,忽感一阵兴奋。他老子都留不住的人被他请了了回来,那岂不是说明他比他老子还英明?

    就算是真请不动也没什么,恰好像萧方镠说得那样,向天下表明自己的态度,朕求贤若渴,天下有识之士必然会争着为自己效命。

    现在最缺得不就是自己人吗?

    想到此处,萧方钰不再犹豫,手在御案上一拍,立刻站起了身:“好,朕明日……不,一会儿就去卢老那拜访。”

    魏文承听罢又是一个哆嗦,连忙跪倒在地:“陛下若是请卢老出山岂能只授予户部尚书一职,那岂不是折辱了卢老?臣自问才华能力不及卢老之万一,愿解官职以同平章事一职相赠。”

    他说罢便解下头顶乌纱跪伏在地。

    萧方钰先是一愣,随后心中升起一种极大的兴奋。

    什么?魏文承愿意辞相?这个老不死的愿意辞相?

    那简直太好了。

    萧方钰略一沉吟,当即准备准了魏文承的奏请,然而,还未等他开口,身后忽然传来一声咳嗽。

    是一直在帘幕后观察局势的太后。

    瞬间,一朵巨大的阴云罩在了萧方钰的头顶,殿上一时寂静,除了还跪伏在地的魏文承,所有人都低着头一言不发,就连刚才和魏文承吵得正欢的崔俭都闭了嘴。

    别说魏文承,就算是崔俭,他也不会希望同平章事从魏文承变成卢恪纯,可以说大半个朝堂都受过卢恪纯提携,那可是天下人心向往之的真名士。

    朝堂几经争斗才平衡的局势,岂能那么轻易被打破,他魏文承敢辞,可他萧方钰敢准吗?

    萧方钰颓然坐到了龙椅上。

    场面一时僵住了。

    萧方镠似乎也觉得他刚才的话不妥,又补道:“魏相劳苦功高,自从任职同平章事处理政事井井有条,无一疏漏,岂能说让贤就让贤?”

    “对对对”

    这句话无疑是给萧方钰提了个醒,他立时反应过来,从龙椅上起身下去搀扶魏文承,言辞也是一片恳切:“魏相说笑了,魏相乃是朕的肱骨之臣,莫说一个卢恪纯,便是一百个朕都不换。”

    魏文承双眼含泪,似乎是大受感动:“老臣受之有愧啊!”

    岑琛默默看着场中这一幕,心道:当上皇帝才几日,连一向贪玩,喜怒行于色的萧方钰都学会了把控人心,可见权利确实是个好东西。

    萧方镠又道:“卢老虽盛名天下,但毕竟年事已高,任同平章事恐怕力不从心,卢老也不会答应,若陛下真想请卢老出山,除户部尚书外,不如再赠以参知政事之衔,如此也不算委屈了卢老。”

    参知政事,位同副宰。

    如此一来,即保全了魏文承和太后的面子,也平衡了他宰相的权利,还得了一位贤臣。卢恪纯一来,魏党和崔党都得夹紧尾巴,朝堂再也不是他们的天下了。

    可谓一举多得。

    萧方钰此次认真思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