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79814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全锦
A- A+
样。”

    作为第一次参加全锦赛的选手,杨依雁丝毫不怯场,在冰上跳出一个接一个跳跃,看得好不容易冷静下来的夏月姿太阳穴直跳。

    明天自由滑上场前,一定要提醒这小妮子在六练时保持体力。

    六练结束后,第一位上场的选手留在场上,其他选手下场等候。

    等到杨依雁上场的时候,已经是十分钟之后,看台处响起稀稀拉拉的掌声。

    花滑在国内受欢迎程度不高,比赛门票卖不出去是常有的事,来看比赛的还不一定是冰迷,也可能是合作商拿内部门票给员工做福利。

    场内的冷淡丝毫不影响解说的热情。在六练的时候就对上场选手进行了一次整体介绍,轮到单人场次的时候再度进行介绍。

    “下面上场的是来自北京队的杨依雁,今年十二岁,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全锦赛,也是今年全国少年锦标赛的甲组冠军。”

    解说看着手边的参赛名单,继续道:“目前为止,她的最好成绩是上个月在少年甲组取得的43.36分。”

    杨依雁捶打自己的大腿肌肉,来到了冰场中心,解说的声音也停了下来。她看了一眼自己脚下的冰面,随后跪下来做好准备动作。

    夏月姿一手拿着外套,一手攥紧刀套,脖子跟着场上少女的滑行一起摆动。

    第一个动作是2A,落冰时浮腿高抬,在保持滑速的情况下将身体彻底舒展开来。

    宋桥站在看台上,将一切收入眼底:“这姑娘姿态很不错,收紧也很好,就是高度差了点。”

    于倩做了这么多年的理疗师,对运动员的某些数据也具有一定的敏感度,她急匆匆往前走了两步,问道:“那这状态能保持吗?”

    “不好说,要是小雁骨架小,发育慢,低空高转速也不是不能走得长远。”

    他看着杨依雁高速完成了一组换足联合旋转和一组接续步,定级分别为三级和四级。

    随着音乐逐渐进入高潮,这场表演也进入了后半段,杨依雁踩着节点,干脆利落地完成2lo+2lo。

    按照国际滑联的规则,位于短节目后半段的跳跃可以获得基础分1.1倍的加分。

    夏月姿记得,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女单冠军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战胜了自己的同门师姐。

    再然后,国际滑联那群玩不起的老东西又开始改规则了,还推出了一个新的打分体系,让夏月姿恨得牙痒。

    按照杨依雁目前的体能,没办法将难度和加分并重,那就只能在保持体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从裁判手里抢分。

    杨依雁抬起左腿双手大张,以燕式巡场的姿态滑过裁判席,之后滑行蓄力,左脚点冰,3T落冰。

    三组跳跃完成,夏月姿彻底放下心,脸上的笑容根本收不住。

    杨依雁双手背在身后,抬起右腿以风车转的形式进入最后一组旋转,上半身微微向右腿倾斜,右手抓住右腿的冰刀向上抬,接着双手提刀,上半身几乎与冰面平行。

    一般而言,姿态变化的旋转周数在八圈就够了,但裁判都是从姿态正确之后才开始数,为了防止杨依雁在转变姿态时身体不够板正,夏月姿将后躬身转安排了十圈。

    冰上的少女旋转速度不断加快,最终将冰刀拉过头顶,形成贝尔曼旋转。

    当音乐结束时,少女松开冰刀,双手张开往前伸,向所有观众致谢。

    看台上响起热烈的掌声,冰场上还有观众丢下来的娃娃。

    杨依雁将那些娃娃一一捡起,眼里的兴奋劲根本藏不住,到了等分区也是一只手抱着娃娃,另一只手拿毛巾擦汗。

    夏月姿低头看着她,跟自己的徒弟一样,眼里闪着光:“第一次参加全锦就,你比教练厉害。”

    杨依雁眼里的光更盛了:“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

    夏月姿把手搭在杨依雁肩上,把人揽进自己怀里。

    经过这几次比赛,她算是看清了,这姑娘只要自信心上来了,心态和技术也会跟着稳定下来。

    她不过就是在全少锦后夸了几句,杨依雁就斗志满满,硬是在全锦赛之前把3lo+2lo给练了出来,甚至扬言要在下个赛季到来前把五种三周跳都给学会。

    想起第一次见到她的模样,夏月姿心里有些难受,也不知道是在王灿组里被打压得多厉害,说话都畏畏缩缩的。

    师徒俩又说会话才等到广播响起,看到大屏幕上的成绩是,杨依雁瞪大了眼睛。

    技术分26.91,表演分23.35,总分50.26,目前排名第一。

    裁判打分并没有很松,但这个成绩已经足够让杨依雁挤进自由滑最后一组了。

    杨依雁拉开夏月姿的手,扑进她怀里,高兴得已经忘了自己身在何处。

    还是夏月姿实在看不下去了,往她头上拍了一下,小声道:“嘴角都要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