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79814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考级
A- A+
    “咚——”

    房间的另一头响起重物落下的声音,杨依雁正模仿着lo跳的方式从40公分的箱子上往下跳,在落地的一瞬间大腿肌肉绷紧。

    一组3lo只是今天陆地训练的开头,最重要的还是把F和lz的刃给掰回来,不然后面会越来越麻烦。

    “小雁,你是没崴过脚吗?跳勾手的时候把刃往外压,你一个大平刃上去是想把冰碴子铲飞进裁判眼里,让他们看不到你的错刃吗?”

    夏月姿一边上脚演示,一边严厉训斥。

    杨依雁苦着脸,声音弱了下去:“我压不住。”

    “那你内点怎么能调整过来压住了?”

    “内点跳得顺啊,一个转身就进去了,而且我很多步法也是内刃为主。”

    起跳和压刃都需要肌肉,但更多的还是看运动员的个人习惯。

    夏月姿被怼得无话可说。

    “行,你下来,我们做冰下空转。”

    杨依雁应声一前一后地抬起手臂,跟自己的躯体形成九十度角,然后向左起跳。

    冰下空转一般会进行双向练习,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保持平衡,还能防止一边身体肌肉过多造成脊柱侧弯。

    她现在可以在地上转三周半,但作为调整训练,圈数可以适当往下降。

    夏月姿看着用三周跳不断调整起跳的小姑娘,不禁有些郁闷。

    杨依雁已经12岁了,而且生日正好卡在六月份,按照国际滑联的年龄要求,下个赛季她就可以去比青年组了。

    上届世青张梦倚排名第九,国家排名第五,分到了两个世青赛名额和七个青年组大奖赛分站赛名额,但她伤了腿,这届世青的参赛名单就不会把她考虑在内。

    要是遇上两个人都没进自由滑的极端情况,下赛季的名额只会抢得更激烈。

    以夏月姿对花滑领导层的了解,要是那个时候青年组还没有冒出头的女单,让张梦倚青年组成年组双线作战也不是没可能,那杨依雁想上国际赛场就更难了。

    不管是出成绩还是出难度,女单最好的时期就是青年组的这段时间,后面就会面临发育关。

    夏月姿觉得脑袋更疼了。

    大部分的女单都是在发育关之前出更高的难度,然后在发育关后捡回来,很少有女单在发育后还能再出新难度,就算有,也是力量型。

    总不能盼着在杨依雁一个转速流的身上出现这种奇迹吧,人家光是过发育关就很难了,而且马上到了开学季,小姑娘上冰时间会跟着缩短,还有新节目的磨合也需要时间,想要达到预期目标,就得把时间花在刀刃上。

    至少得在下赛季开始前,把五种三周练齐,这样才能在赛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

    食堂里,夏月姿依旧一手拿着装满的餐盘,一手拿着普通份量的餐盘回到座位上,看着眼前脸上有了些肉的小姑娘,没忍住嘱咐道:“马上开学了,在外饮食还是要注意些。”

    杨依雁咽下口中的食物,说道:“我知道的,我在学校的午餐都是我家阿姨根据要求做好了送来的。”

    能送孩子学习花滑的家庭经济情况都不会差,夏月姿说:“好,后续训练时间我会跟你父母商量,在学校好好学习,别想那么多。”

    杨依雁乖巧地点点头,都一一应下。

    ………………

    十月份,北京体育中心。

    “小雁,快点。”

    “来了。”杨依雁闷闷应了一声,跟在提着冰鞋包的教练身后。

    每年花滑考级的地点都不一样,不少运动员家庭都在吐槽考级还得全国各地跑,而这次考级的第五站恰好就是北京。

    考级成绩过不了几天就能查到,杨依雁顺利通过了自由滑七级和步法十级,确定她体能跟得上后,追考了第五站的自由滑考级。

    这段时间内,杨依雁掌握了3T、3S和3lo三种单跳,lz用刃的正确率也达到了七成以上。

    “我们先去报道,妈妈已经在体育馆等着了。”

    杨依雁的父亲从事外贸工作,常年待在国外。母亲是设计专业的出身,开了家手工服装店当老板娘,还创造了自己的服装品牌,不仅有时间陪着女儿训练,还包揽了考斯滕的制作。

    进入后台,夏月姿带着杨依雁做热身训练,杨母在一旁静静地看着。

    那是个典雅知性的女性,头发半卷,用发圈低束起来,眼尾上翘,笑起来让人觉得和善,又带着点疏离感,穿着宽大的风衣,里面是衬衫内搭,手臂上挎着一个小包,似乎还喷了香水,靠近时有些淡淡的清香。

    夏月姿跟杨母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大多都是手机交流,字里行间也能看出她对女儿的关注。

    第五站的报名人数不多,护栏旁站着教练、家长和其他选手。

    排杨依雁前面的是一个男孩,跳2A时收紧不够好,直接摔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