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熠烁的大军渐行渐近京城,道路两旁百姓夹道欢呼,欢迎英雄归来。风熠烁坐在马上,换上了一袭华丽的绛红色锦袍,袍上用金丝绣着象征皇家威严的龙纹,腰束黑色镶玉腰带,更显身姿挺拔,器宇轩昂。他面带微笑,向百姓们点头示意,眼神中满是欣慰与自豪,心中暗自思量:“此般荣耀,皆因将士用命,亦有玲珑在后方默默支持。”
玲珑在王府中听闻风熠烁即将归来,不顾身体虚弱,强撑着起身精心梳妆。她穿上了一件桃红色的曳地长裙,裙摆绣着精美的蝴蝶图案,随着她的动作轻轻舞动。她将头发梳理得柔顺光滑,盘成一个精致的发髻,插上一支镶嵌着红宝石的金簪,额前垂下几缕碎发,更衬得面容娇艳动人。她的眼神中透着喜悦与激动,在庭院中来回踱步,心中默念:“殿下终于要回来了,这一路可还顺利?”
然而,宫廷中的阴谋仍在悄然发酵。那几个心怀叵测的大臣和贵族,买通了一些江湖术士,在城中散布谣言,称风熠烁此次出征沾染了不祥的邪气,而这邪气皆因玲珑的巫女身份所致,只有将玲珑驱逐出京,才能保京城安宁。一时间,城中人心惶惶,流言蜚语传进了皇宫。
皇帝听闻这些谣言,眉头紧皱,坐在御书房中陷入沉思。他身着明黄色的龙袍,袍上的五爪金龙栩栩如生,仿佛在云中穿梭。他的眼神中透着疑虑与不安,对身旁的太监说道:“传旨,待四皇子回宫,让他与王妃一同进宫面圣,朕要问个明白。”
风熠烁进宫途中,听闻了这些谣言,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他握紧缰绳,眼神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心中暗道:“何人如此大胆,竟敢污蔑玲珑!”他加快速度向皇宫奔去,急于见到皇帝澄清事实,保护自己心爱的王妃。
风熠烁匆匆踏入皇宫大殿,他的绛红色锦袍随风而动,脚步急切却不失威严。进殿后,他立即单膝跪地,抱拳行礼,朗声道:“儿臣参见父皇,此次出征大捷,幸不辱使命。”他抬头直视皇帝,眼神坚定而坦荡,额头上的汗珠顺着坚毅的脸庞滑落,却浑然不在意。
皇帝坐在龙椅上,面色凝重,注视着风熠烁说道:“皇儿,朕听闻一些传言,说你此次出征归来携有不祥,与王妃的巫女身份有关,此事你作何解释?”风熠烁心中一紧,但仍镇定地回答:“父皇,儿臣在边疆征战,全赖将士们拼死杀敌以及王妃在后方祈福助力,才得以胜利归来。那些谣言纯属无稽之谈,定是有心之人蓄意陷害王妃。”他言辞恳切,语气中带着一丝愤怒与焦急,双拳不自觉地握紧。
此时,玲珑也步入大殿。她莲步轻移,桃红色的长裙摇曳生姿,宛如一朵盛开的桃花。她恭敬地向皇帝行礼,柔声道:“陛下,臣妾虽为巫女,但一心只为殿下与陛下祈福,为我朝安宁尽力。臣妾愿接受任何查验,以证清白。”她的眼神清澈而坚定,虽身体仍有些虚弱,但身姿挺拔,毫不畏惧地与皇帝对视。
皇帝审视着玲珑,良久,缓缓开口:“朕也不愿相信这些谣言,但此事已在京城闹得沸沸扬扬。朕命你在宫中斋戒三日,诵经祈福,由国师在旁监督,若有任何异样,朕定不轻饶。”玲珑微微点头,轻声应道:“臣妾遵旨。”她心中虽有些委屈,但明白这是为了平息风波,也是向众人证明自己的机会。
风熠烁想要出言求情,却被皇帝抬手制止。他看着玲珑被带下去的背影,眼神中满是担忧与不舍,心中暗自发誓:“爱妃,我定不会让你独自面对,定要揪出幕后黑手。”
玲珑随着侍从前往宫中斋戒祈福之处,她的背影略显单薄却透着倔强。那桃红色的长裙在宫殿的青石路上拖曳,仿佛一道绚烂却又落寞的痕迹。
风熠烁望着玲珑离去,转身面对皇帝,“父皇,儿臣愿与王妃共担此责,儿臣坚信她绝无危害朝纲之事。恳请父皇恩准儿臣一同斋戒祈福,以示儿臣心意。”他的眼神诚挚而炽热,身姿挺拔如松,双手抱拳,拳心向上,显露出不容置疑的决心。皇帝微微皱眉,凝视着风熠烁,沉默片刻后说道:“既如此,你便也去吧。”
在斋戒祈福之地,那是一座幽静的宫殿庭院,四周环绕着古老的松柏,枝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似在低语。庭院中央设有一座石台,台上摆放着各种经文与法器。玲珑换上了一袭素白的禅衣,衣袂飘飘,没有丝毫装饰,如同一朵纯净的白莲。她面容平静,眼神专注地拿起经文,开始诵读,声音轻柔却清晰,在庭院中回荡。
风熠烁站在一旁,他已除去华丽的锦袍,仅着一身白色的布衫,虽无往日的奢华,但气质中的高贵与刚勇依旧不减。他静静地看着玲珑,眼神中满是怜惜与信任,心中默默为她打气。
然而,那幕后黑手并未就此罢休。他们暗中指使小太监在玲珑的斋饭中混入了一种能扰乱心智的草药。当玲珑用餐后不久,便感觉头晕目眩,她心中一惊,意识到遭人暗算。但她强忍着不适,继续坚持诵经,额头上冒出豆大的汗珠,眼神却依旧坚定,她在心中告诫自己:“不能倒下,绝不能让殿下失望。”
风熠烁发现玲珑的异样,急忙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