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77882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上巳(下)
A- A+
    “都买什么了,去这么久?”

    卫少儿看着妹妹腰间微鼓的鞶囊和手上的傩面问道。

    子夫:“一时没找到路,耽搁了。”

    这个理由令少儿哭笑不得,“不是直走就行吗,笨啊。”

    卫子夫腼腆一笑,没有出言反驳。她朝霍去病晃了晃手中的傩面,确定孩子不害怕,就把面具给了他,“戴着吧。”

    去病伸出两只小手把面具捧了起来。他很专注地观察着,却并没有戴在脸上,看不出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卫少儿:“哪来的?”

    卫子夫并未说实情,“路上遇见一个卖傩面的小贩,我看着好玩就买下了。”

    好玩?少儿仔细打量了一下那面具,没发现哪里好玩,也不觉得好看,可毕竟是买来送自己儿子的,也就没说什么。

    日头又下移了一点,姐妹俩提着大包小包、牵着孩子,一路狂奔疾走,风风火火地赶回了家。

    家门口,卫孺闻声出来接人。

    她看着两个累的气喘吁吁的妹妹,道:“我拿着吧。”

    卫少儿双腿发颤,“不用,大姊你快别挡着了,我要进去。”

    卫孺无奈笑笑,闪开了。

    少儿率先跑进了屋里,她把儿子甩给了大兄,把财物扔给了母亲,自己倒头就躺下了。子夫比姐姐规矩些,手上的东西妥善放好后才坐到了一边。

    这时,卫孺也走进来了,她仔细看过这些货品后,很惊讶地问:“怎么买了这么多啊?”

    卫媪也很吃惊,她看向自己的两个女儿,卫少儿太累了的懒得说话,还是卫子夫开口解释:“都是必需之物,好容易出去一次,当然要买齐全些。”

    闻言,卫长子放下怀里的去病,瞥了一眼堆在角落里的大包小包。

    在征得同意后,他把孩子交给了卫孺,自己则整理起了两个妹妹的所购之物。

    姐妹俩买的东西确实是必需之物。稻米、麦粉、盐糖,还有油脂,实际也没有很多,但精打细算的话,足够用很长一段时间了。

    卫长子又是心疼又是珍惜的把东西都搬到了储物的小间里。

    他们一家都是给人做奴隶的,没有属于自己的田地,无法产出供给家庭的粮食,只能靠主人赐予。

    府里有时赏做工的奴隶们钱,有时给粟米。奴隶们在把这些东西拿到手里后,钱一般是不动的,粟米则是留出口粮后,把余下的拿出去易物。

    卫长子心疼的是钱,因为攒下来不容易;珍惜的是粮,因为每一粒米的背后都是庶民和奴隶们辛勤耕耘的结果。

    平阳候府在城郊有田地,卫长子就是给侯府种田的。正值春耕,他和府上其他种田的奴隶们每天都鸡鸣而起,日入而归,在广袤的田地间一刻不得歇息。

    长年累月的劳作,使卫长子对土地及米粮产生了不一般的感情,就像卫青与自己的马,卫子夫和她的琴。卫家人总是能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对待他们的事业。

    他仔细地放置好这些珍贵的粮食,等一切都收拾好后,母亲卫媪便取用了一些去炊饭,自几个儿女相继长成后,她就不常下厨了,只在逢节的时候出手。

    今天的飱食很丰盛,有豆酱,还有新鲜的韭菜和一条鱼,主食是饼。

    鱼已经处理过了,准备煮成汤,正巧有了油脂,卫媪就先在釜中化开了一小块,又放了豆酱和茱萸进去。

    油脂激发了豆酱和茱萸的香味,令人食指大动,鱼和水相继入釜,等焖煮好后再撒上一把葱碎和少许盐就大功告成了。

    堂中,卫子夫已经摆放好食具,开始斟酒了,可等斟到最后一杯时,却想到卫青今晚也许不会回来。

    她感到一丝失落,不过很快又转为欣慰。

    回不来才是好的,回不来就代表着卫青可能已经跟皇帝走了,只有这样,他才能实现他的抱负,才能建功立业。

    至于自己,能默默无闻的过完这一生也算一种窝囊的安稳。

    她想的正出神,耳边却传来了母亲的声音,“你弟弟怎么还没回来?”

    卫子夫抬头一看,才发现母亲已离开灶旁,正眼巴巴地望着门口,忧心着自己迟迟未归的次子。

    她走到了卫媪身边,拉着人去坐,“阿母先坐下歇会儿吧,阿青很快就会回来了。

    卫媪抚着女儿搭在自己肩上的手,“阿母不累,就是有点担心他,他从未这么晚回来过。”

    卫子夫眼神一暗,顿了下才道:“今日府里客人多,许是帮着送客归家才耽搁了时间。”

    “嗯。”卫媪同意了这个说法。

    她刚要跟着女儿去坐,就听门外传来一阵响动,紧接着,门被打开了。

    是卫青,卫青回来了!

    看着弟弟那张熟悉的面孔,卫子夫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错愕道:“你怎么回来了?”

    卫青才刚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