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77518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李老师
A- A+
的成熟男性不显山不露水的压迫感。哪怕李和铮看起来再随和,经历说不了谎,气场说不了谎。

    李和铮倒是没注意到他们在搞什么,把他简陋的ppt翻到下一页:“这是我这门课主要的教学内容和时间进程,你们自己拍个照吧。我先说好,我这人比较讲公平,做不出捞一个不捞另一个的事,所以谁都不捞。期中考不划重点,我随机出题,期末考也没考试范围,就是一整门。”

    孩子们有的暗戳戳交换眼神:水课碰上严师,可严师又帅又牛叉,一时不知是好是坏。

    李和铮看看大家差不多都举起手机拍过照了,反手屈指敲了敲讲桌,又给出一个微笑:“实话实说,战地报道这件事,很多东西都不在课本里,也不是在课堂上我能讲清楚的,所以我没订书,你们要做笔记。你们都是新闻生,选题切入、信息采集、情境分析、沟通技巧这些东西你们主课都学都讲,所以我也不会多说——哦,但我会考到。”

    这下就很坏了!学生们目瞪口呆。

    李和铮对于自己第一次上讲台就能把这些小孩儿麻辣到颇为满意,把ppt翻到下一页,上面是著名的战地摄影作品《饥饿的苏丹》:“这门课,我们就从这个全世界的新闻界、乃至所有会看新闻的人,都没讨论出个所以然的,战地报道的道德困境开始讲——当你面前有一个濒死的小孩,你是该先把她救起来,还是先按下快门?”

    换来一片沉默。

    很快,这些全媒体时代都习惯上课拍课件顺便玩手机的大学生们,纷纷掏出笔和本,没带的互相借,在翻本撕纸声后,拔下了笔帽。

    ——————

    教学初体验的李和铮老师讲了个口干舌燥,喝完了一整杯养生茶,只觉得脑顶都冒烟。

    他拖着瘸腿下楼,挤在往食堂去的人潮中,叹了口气。

    还在环赤道上出生入死的时候,为了最猛烈的战况和最即时的时效,肾上腺素飙升,真是舍生忘死般地扛着相机冲进战区。这会儿全身都是又懒又废的骨头,上一百分钟的课去了半条命。

    但不得不说,当老师的成就感和写战地报道的成就感完全不一样。站在这一方安全的讲台上,既能将自己的所学所用传递出去,做点有用的事,看着后辈踏上他曾走过的路,又——不会出人命。

    总体来说,对于已经开始的人生新篇章,李和铮还是非常知足的。

    他瘸习惯了,走路不算慢,混在人群中没那么显眼。只是,身为战地记者的敏锐还在他身上,子弹都能躲过的人,自然能注意到两点钟方向有人举起手机偷拍他。

    李和铮不在意地看过去,看到两个短头发的女生瞬间收起手机,对视后,有点心虚地朝他龇牙笑。

    年轻人精力旺盛是好事,谁不爱聊八卦。学校的论坛在天涯时代就建了,一直有计算机学院的代代相传地维护着,服务器极其强大。他也有号,有一次在刚果盆地里热得发慌,喝不到干净的水,闪起微弱的思乡之情,鬼使神差地尝试着登这个校园内部论坛,竟然还登进去了。

    李和铮自认为自己前战地记者的经历有一定的话题度,不用猜也知道,马上就能在论坛里看见自己的大名和相关的帖子,还有对他“不捞人”言论的匿名骂,都是人之常情。

    鬼门关里爬回来的人,什么没见过?早变得波澜不惊。

    即将成为校园红人的老学长,从容地瘸着站到学生食堂热门窗口的队尾,才想起来自己现在已经老师了,可以去职工食堂吃饭。

    算了,懒得走,是饭就行,不在乎环境。说得好像没吃过干净又卫生的手抓饭似的。

    只不过,往这人声鼎沸的场景一站,陌生的熟悉感是相似蒙太奇,一张几乎已经模糊了脸在眼前一闪而逝。

    李和铮愣了下,旋即反应过来那是谁的脸,提着包自然下垂的手臂肌肉紧了下,又放松。

    强共情是天赋也是惩罚,让人能书写,也让人不敢书写。为了确保一篇篇通向全世界的新闻视角不受任何干扰,也为了保护自我不被一桩桩残酷战争中的生离死别击破,别说共情了,李和铮几乎可以说是把自己所有的情感都封闭了。

    端着相机在战火中不允许害怕,人类在眼前被炸成碎片不允许哭泣,收到家书时不要过多的想念,还有爱情——遥远的爱情。

    李和铮的嘴角勾起了自嘲的弧度,遥远吗,何为遥远。十年弹指一挥间,撕心裂肺的海誓山盟早消散成了尘沙,爱呀恨呀的早都化掉了。

    世事变迁不停歇,人心最是易变,时间又不等人,他都——长白头发了。

    李老师迅速停止自己的伤春悲秋,小叔叔的年纪太多愁善感容易变油腻,多少还要在年轻人中混,他断然不想成为别人眼里的“中登”。

    包沉,单手端着餐盘,人多的时候瘸腿的存在感更明显,李和铮不紧不慢地走着,寻找着空桌子。

    他朝门口走,十多米外厚重的门帘一掀,走进来一个很打眼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