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75138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第三章 放了他们,我跟你走
A- A+
    尽管来这之前林岱已作好了心理准备,但现实碰到的艰苦远远地超过她的预期,当她们更换了多种交通工具到达T国边境,他们医疗援助工作站所在地——素邦府那瓦镇时,依然被当地简陃而艰苦的工作环境震震惊了。那瓦镇,当地人之为nava taon,这里临近三国交界地带,由于T国政府军软弱无力,加之这里地势险要的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这片地带反复被当地反政府军占领,平民在战火和各种传染疾病中备受煎熬。闷热潮湿,蚊虫肆虐,艾滋病、疟疾、血吸虫病、登革热、风湿病……战火连绵,平民流离失所,缺医少药,轰炸、爆炸、枪击导致不计其数的平民失去生命,其中多数是妇女和儿童。林岱虽然之前通过网络、新闻了解了很多,但是当她亲眼看到这一切时,内心依然受到了巨大的震撼,他无法想像,同样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有人身处天堂,有人身处炼狱。

    听说几天前政府军才把镇子从撒满反政府武装手里夺回,这里房屋大部分被毁坏,到处是残垣断壁,之前通过大使馆联系的房屋已被毁坏,他们不得不在废墟上搭起帐篷作为临时医疗点开展救治。大家首先对附近区域开展消洒,消灭蚊虫,疟疾、登革热这类传染病主要是通过蚊虫传播,必须阻断传僠源,才能进行下一步的防控和治疗。接下来是向人们宣传,分发防蚊虫喷剂、酒精和食用药品口罩等防疫物资,陆陆续续镇上的居民就排起了长龙,病患越来越多,大家忙得不可开交。

    此次医疗援助队由各国共计40多名医生护人员组成,绝大部分是传染病防治专家和医生,林岱是唯一名外科医生,领队是来自瑞士的传染病防治专家伯恩博士,虽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语言,如今相聚在一起,大家齐心协力,只为同一个目标,同一种责任。林岱主要负责外伤患者的缝合、包扎、手术。听说之前政府军与撒满军交战极其惨烈,很多百姓受伤。这里脆弱的电力的通讯系统,导致他们的手机根本无法使用,基本上与外界失去了联系。

    “Miss林,这里有个婴儿头部受伤了,急需治疗”麦琳护士急切地叫她,林岱看见从帐篷入口,一位瘦弱的母亲哭着跪在地上,请求她救救更为瘦弱的孩子,看到眼前的场景,她的心猛地抽紧,那么瘦小的婴儿,头上一道骇人的口子,脸上身上全是血。据说是孩子生病了,他们听说镇里来了国际医疗救助,孩子爸爸和妈妈抱着孩子来看病,结果在路上踩到地雷,爸爸当场炸死,孩子头部重伤。林岱深吸一口气,连忙接过孩子,极尽所能轻柔地清理创面,打麻药、缝合,整个过程,她的心仿佛被一只手紧紧揪住,緾绕,拉扯……。这是她第一次直面战争的残酷,她庆幸当初下定决心来到这里,能身体力行地践行自己学医时立下的誓言,竭尽所能地挽救生命,为这里的人们带来尊严和希望。

    外面一阵大型车辆的轰鸣声打断了她和思绪,“嗒嗒……”帐篷外突然响起了一串震耳欲聋的枪声。一时间,哭喊声,呼叫声,杂乱的脚步声交织混杂,外面一片混乱。“怎么啦?”有人问,“撒满武装又打过来了!”周围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所有人惊恐的看向帐篷外面。隐约听到有人用英文吼道:“我们有人受了重伤,需要一名外科医生”,伯恩博士作为领队,率先到帐篷外与他们交涉:“对不起,先生,我们是受世界卫生组织委派,来到这里进行人道主义救助,主要是传染疾病防治,并没有您们需要的外科医生”。“嗒嗒……”只听得帐篷外又传来几声剧烈的枪声后,又有人怒吼道:“里面所有人举起手,出来,站好”。

    所有的医护人员和病人依要求全部站在帐篷外面,只见医疗救助站前被团团围住,高大的四驱越野车傍,密密地站着几十名蒙着黑色面罩的武装人员,一个个肤色黝黑,目光狠戾狂放,每人手里托着一柄德国MP5冲锋枪。为首的不是T国人,而是一名欧美人,三十岁左右,身材高大精壮,没有面罩,冷峻的面庞,只戴墨镜,一身紧身迷彩T恤包裹着宽阔臂膀,隆起的胸肌,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低沉而冰冷地声音:“我只给你们三秒种,我希望看到一名外科医生,不然,这里的人都得死!” 。伯恩博士还要继续上前解释:“对不起先生,请听我……”不容分说,一把□□式枪已抵在伯恩博士的眉间。

    “三……二……”那人开始倒计时,在场的当地人都吓得抱着头蹲在地上,四周鸦雀无声。在场的医护人举起双手,不约而同缓缓地聚拢,默契地将林岱挡在身后……,此时此刻,他们是医生,更是战友。那人将目光缓缓地移向后排,锁定刚刚包扎齐整的婴儿,孩子的母亲一惊,紧紧搂住孩子,吓得缩作一团,全身不停抖动,那人邪肆一笑,用T国语说:“把孩子抱过来”,母亲一听吓得面如土色,瘫跪到地上,连忙俯身地磕头求饶。林岱镇定自若地从人群中走到面前将她扶起,不紧不慢地面对那人,脸上没有任何波澜,缓缓道:“我是外科医生,放了他们,我跟你走”,她的声音不卑不亢,既柔和又充满力量,如清泉般悦耳。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