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秀英懒得再听她胡说八道,转身自顾自的忙去了。
周舍叹了好大一口气,终于糊弄过去了。。。捡起地上的刀又继续练去了。
自从知道周舍的女儿身,马秀英对她也更亲近了些,朱元璋本就没什么文化,又早出晚归,马秀英教周舍读书时才有了些乐趣,因为周舍的故意隐藏,时常把一些文章理解的面目全非又好似独有见解,时常弄得马秀英哭笑不得。
冬天冷了,朱元璋这个免费大火炉又大多去郭宁莲房里供暖了,马秀英就只能抱着周舍这个小火炉取暖,二人各取所需,好歹没有冻坏。
从决定要走起,马秀英就让春夏和秋菊把后院养的鸡鸭鹅都杀了,抹了盐巴腌制了起来,同时还做了不少腊肉,只留了一只大鹅还在,打算留着过年的。
鸡蛋鸭蛋也都盐渍了,可以放的时间久一些,又风干了一下羊肉,可以直接做干粮。
四个人又加紧给每个人缝制了两身冬衣,连周舍的网头巾马秀英都给多编了几个。
周舍不由得感叹古时的女子是真贤惠啊,放在现代的年轻人,别说做衣服,就是针线都没有几个会的,最起码周舍就不会。
相对于马秀英的称呼,春夏和秋菊就不一样了,只要不让她喊妈喊娘的,其他的还不是随口就来...春夏姐姐、秋菊姐姐,一个比一个叫的甜,弄的俩姑娘颇为不好意思的。
称呼郭宁莲也简单很多,毕竟她是小老婆,就直接喊姨了...至于是姨...还是咦...谁知道呢。
一切准备就绪,年三十这天上午朱元璋去和郭子兴拜了别,假惺惺也落了两滴眼泪,结果竟换得郭子兴的一顿酒和一只羊,朱元璋心里高兴,这眼泪不白流。
酒后从郭子兴处离开后,朱元璋将那只羊给徐达他们分了,又是一番豪言壮志激励大伙儿,让大伙过年好好吃一顿,同时说“咱们一天都不等,大伙吃饱喝足,把包袱收拾了,明日儿一早随咱出城”,随后他便带了一条羊腿回了家。
这个年还是不错的,因为朱元璋带回了羊腿,家里还有一只大鹅,春夏秋菊忙活着收拾了一桌菜。
毕竟吃了这顿下顿不知道在哪儿呢...大家吃的是既开心又愁苦!马秀英带着她们毕竟在这里待了不短的时间,这样跟着朱元璋离开这里,以后去哪不知道,会怎样也不知道。
对于未知的旅程大多数人是惶恐的,因为它不像旅游一样,说走就走,玩完了开心回家。
当下可是战乱时代,走出去容易,但是活下去难,并且开弓没有回头箭,想再回来就难了,周舍深知这个道理。
朱元璋看气氛有些低迷,还是拿起了一家之主的威严,说了几句宽慰的话,随后才慢慢缓和了些气氛。
周舍倒没想那么多,知道剧情的和不知道剧情的总归是有差别的,再加上她那苦难的一年多要饭和逃难经历,勉强算是有点“经验”。
再加上半年的操练不止让她个子长高了,力气也大了不少,那些刀枪棒棍的虽然舞的还不是很熟练,但简单的动作扎实了不少,过完年她也就“九岁”了...
周舍捧着鹅腿,吃的满嘴是油,这大鹅是马秀英亲自下厨烧的,软烂入味,酱香浓郁,也不知道她加了什么,比现代的那些烧鹅好吃太多了,怪不得电视里那徐达那么爱吃烧鹅,原来是这个滋味儿...
还有一锅炖的烂糊的羊肉,简直是入口即化,朱元璋也甩开了膀子,和周舍一样大快朵颐,马秀英不紧不慢的吃着,唯有郭宁莲有些食不下咽,自己才刚嫁来没多久,就要跟着远走他乡,好在有哥哥在身旁,算是心里还有个底气。
春夏和秋菊也被马秀英喊来坐下一起吃了,今后大家的命算是拴在了一起,这会儿哪儿还在意什么尊卑。各个吃饱肚子后也一扫了之前的不安,大家把准备的包袱干粮收拾好以后就都早早睡下了。
周舍躺在床里边暗自想着,“这次可比上次逃难时好多了,吃的穿的都带了,还有马,这是最重要的,她真的走怕了,双脚的结痂足足几个月才全部退干净”。
与此同时,马秀英和朱元璋也在轻声的你一句我一句的聊着...直到听见周舍的呼噜声,二人也就语罢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