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69398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破界与新生
A- A+
    破界与新生

    寒冬初至,鹅毛大雪簌簌落在陆家老宅的琉璃瓦上。林深蜷缩在书房的羊毛毯里,膝头摊开的笔记本密密麻麻写满诗稿,却被第十三次划去的段落墨迹染出深色褶皱。落地窗外,陆川正在指挥工人搭建临时摄影棚,黑色大衣在风雪中猎猎作响,宛如一尊冷峻的雕塑。

    “还在纠结?”带着寒气的手掌突然贴上林深后颈,陆川俯身时发梢扫过他泛红的耳尖,“节目组催了三次,说《山河诗笺》特别篇需要你的新作压轴。”

    林深将脸埋进对方怀里,声音闷闷的:“我好像……写不出诗了。”自从网络风波后,他的直播间涌入大量猎奇观众,弹幕里混杂着“卖腐炒作”的质疑与“求亲密互动”的起哄,那些曾经纯粹的诗意,仿佛都被现实的尘埃蒙住了光。

    陆川沉默片刻,突然将人打横抱起。穿过飘雪的庭院时,林深听见他胸腔里低沉的震动:“带你去看个东西。”

    摄影棚内,三十六台摄像机组成环形矩阵,地面铺满镜面材质的特殊地板,将顶灯折射成流动的银河。陆川按下遥控器,墙面投影瞬间切换成动态的水墨山河,而中央悬浮着的,是用全息技术呈现的诗句——正是林深过往直播时念过的经典段落。

    “这是……”林深震惊地捂住嘴。

    “你的诗,值得被更盛大的舞台看见。”陆川扳过他的肩膀,让两人在镜面上的倒影重叠,“我要打造一场前所未有的沉浸式诗歌直播,让所有人知道,你笔下的世界究竟有多美。”他指尖划过林深眼底的青黑,“但首先,你得先找回自己。”

    接下来的半个月,陆川带着林深彻底断网。他们驱车前往太行山深处的古村落,白天跟着老匠人学习竹编,夜晚围着火塘听民谣歌手讲述流浪故事。林深的笔记本渐渐有了新内容——不是工整的诗句,而是沾满茶渍的生活碎片:晒谷场飞扬的金色尘埃、山涧溪流跃过卵石的节奏、老槐树皴裂树皮上的苔藓纹路。

    直播当天,陆家老宅化作一座光影迷宫。观众通过VR设备进入虚拟空间,林深身着素白长衫,赤足走在由诗句铺就的“星河”上。当他开口念出新作《呼吸的形状》时,投影中的水墨山河突然翻涌,诗句化作萤火虫环绕在他周身:“我们把孤独磨成墨,在时光的宣纸上,拓印彼此的掌纹。”

    弹幕区瞬间沸腾,超十万观众同时在线见证这场视觉盛宴。但林深的目光始终追随着暗处的陆川——男人戴着直播设备的调试耳机,却将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他身上,眼底的骄傲几乎要溢出。

    然而,争议也随之而来。文化圈部分学者批评这场直播“过度娱乐化诗歌”,营销号更是煽风点火:“陆川资本运作下的傀儡诗人?”深夜的书房里,林深盯着论坛上的恶评,手指在键盘上方悬了又悬。

    “别理他们。”陆川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将一杯热可可放在桌上,“你看这个。”手机屏幕亮起,是私信箱里的长文留言——一位抑郁症患者说,正是林深在太行山直播时哼唱的民谣,让他熬过了最黑暗的夜晚。

    林深的眼眶突然发热。陆川环住他的腰,下巴蹭着他发顶:“你总说自己被困住了,可你早就成了别人的光。”他调出后台数据,“知道吗?今晚有237所乡村学校申请接入直播,那些孩子说,原来诗歌可以像星星一样触摸得到。”

    凌晨三点,林深悄悄起床。他赤脚踩过冰凉的地板,在书房铺开宣纸。月光透过窗棂,将陆川熟睡的侧脸镀上银边。笔尖蘸墨时,他忽然想起白天在村口看到的景象——老人们用竹篾编织灯笼,看似杂乱的纹路,最终会在烛火亮起时,绽放出意想不到的图案。

    当第一缕晨光染红窗纸,林深完成了新的组诗《破茧》。他轻手轻脚爬上床,却撞进陆川温热的怀抱。男人闭着眼睛,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写完了?”

    “嗯。”林深将脸埋进对方颈窝,“我好像明白,诗歌不该是束之高阁的祭品,它可以是任何形式的——是直播时的光影,是乡村孩子的笑脸,是……”

    “是我们相爱的证明。”陆川睁开眼,眸中映着爱人的模样。他翻身将人压在身下,晨光中,两人的影子在诗稿上交叠,“下个月,我们去漠河。在极光下办一场真正的户外直播,让全世界听见,属于我们的诗。”

    两个月后,漠河的极夜中,林深站在冰雕搭建的舞台中央。身后,陆川操控着无人机群组成流动的诗句,极光如绿色绸缎在天幕翻涌。当林深念出“我们是彼此的极光,在黑暗里,成为永恒的答案”时,陆川突然走上台,在千万观众的注视下,吻住了他颤抖的唇。

    这一次,铺天盖地的不再是恶意。直播画面被转发百万次,网友们说:“原来爱情与诗歌,真的能冲破所有界限。”而在后台,陆川将冻得通红的林深裹进大衣,低声说:“看到了吗?我们的光,比极光更耀眼。”

    深夜的民宿里,林深靠在陆川怀里翻看评论。突然,他坐直身子,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陆川,我有个新想法!我们可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