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67410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想不到标题,只想做昏君
A- A+
嘲讽他的人或是狼狈逃亡,或是与他一样沦为奴隶,运气好才能在安国生活下去,运气不好,下场一定比他还要凄惨。

    敌人的惨淡让农希的心情十分美好。

    更不要说,他遇上了天子这样富有仁德的君主。

    农希心悦诚服,跪伏在地,高呼王上万年,真心祈求天子长命百岁。

    刚刚天子说的话全都是真的,现在土地都已经被划分出来,以后他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农希想,他一定要好好管理那些庶民,让他们好生伺候这五十亩地,今年景昌附近风调雨顺,肯定能丰收。

    留下好种子,好好养养地,明年能更好。

    沈知微不知道自己自以为失败的恩威并施,效果远比她想象中要好很多,此刻她已经离开了农庄,回到了王宫。

    在王宫中,闻太傅正等着给她上课。

    沈知微的命令已经传入王宫,到了闻太傅耳边,对于大王的仁政,闻太傅很支持,可沈知微要免除布税,这个举动,令闻太傅有些不满。

    税收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若庶民不交税,贵族和大王难不成要喝西北风去吗?

    等沈知微回来,闻太傅就问起了沈知微这个问题。

    沈知微不是很想听到别人提起她之前的失败,更不喜欢别人否定她的想法。

    反正她现在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贵族们名下一大堆土地,他们要是喝西北风,那估计是世界末日了。

    所以沈知微对闻太傅的问话反应很平淡。

    太傅见天子神情淡然,便知天子是心有谋略,并非随意而为。

    闻太傅当即收回问话里的质问情绪,改为更温和的问询:“大王此举定有深意,下臣愚钝,还请大王指点迷津。”

    大王沈知微眯了眯眼,并不想指点迷津,只觉得老头越来越啰嗦了。

    “如今王室势弱,太傅可有人才举荐给予?不拘是什么出身,最好是女子。”

    天天看见一群男人在朝堂,沈知微心情都不是很美好了。

    女官不是没有,相反,真有才能愿意为官的贵族女子还挺多的。

    只是王室确实弱,朝堂上都见不到女官。

    有能耐的官员也没剩几个。

    闻太傅第一时间想到了自己的女儿,只是现在局势不明,他不想让小女儿太早为官,父女两人都在景昌为官,那几乎就是将闻家和王室绑在一起了。

    如果是以前的大王,闻太傅连想都不会想到自己小女儿头上。

    但是现在的大王,和以前很不一样。

    闻家到底要不要上周王室的船呢?

    闻是后来改的姓,改姓的人是闻太傅的祖父,他是个性情顽劣的贵族,看不惯家中无才无能的嫡长子,大闹一通,被改姓贬到了边境,后来又凭借自身本事,一步步走到景昌。

    闻太傅有些犹豫,复又问:“大王可否明示,为何要免布税服役,叫那些庶民只精耕五十亩,荒废九百亩呢?”

    五十亩地和九百亩地,是个人都知道该选哪个。

    “好比叫太傅一旬吃下百碗粟,太傅怎么吃?”

    闻太傅仔细去想,若是让他一旬吃一百碗粟,他恐怕是吃不了菜了,而且还不一定能吃完。

    一旬是十天,一天吃十碗,撑死他也吃不完。

    闻太傅回答:“下臣应该会每次只吃半碗。”

    一天差不多五碗饭,这勉强能吃完,但是吃不下别的了。

    回答完沈知微的问题,闻太傅恍然大悟,他明白为何取五十亩,放弃九百亩了。

    自然是因为五十亩是吃得下去的,九百亩是吃不下去的那部分。

    可他还不明白为什么要留给那些庶民十亩自留地,那十亩地和划分出来的五十亩有什么区别?

    闻太傅不懂自留地是什么,如果他知道了,估计会立马阻止沈知微给庶民自留地。

    因为自留地本质上也算是一种分封,从来只听说天子将土地分封给贵族,没听说过分封给庶民!

    现在周朝是分封制,田地中,井田是天子的地,天子的地分给庶民耕种,庶民耕种后,缴纳赋税。

    每个诸侯国内都有井田,所以才说贵族奉养天子,但现在礼崩乐坏,属于天子的地早已渐渐荒废,或成为贵族私产。

    庶民名下无田,他们以前是在租种天子的地,当天子的地被贵族瓜分,庶民也就成了贵族手底下的“佃户”。

    沈知微不知其中弯弯绕绕,她对上闻太傅疑惑目光的时候,还在心里吐槽闻太傅脑回路真清奇,让他吃一百碗饭,他竟然选择每一碗吃半碗。

    他就没想过把要求从一百碗变成二十碗,十碗吗?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