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崇祯夺回京师,心中暗自盘算,若能成事,或许能实现封王拜相的野心 。
望着校场上整列的十几万兵马,崇祯枯槁的面容泛起血色。旌旗翻涌间,那几乎湮灭的复国信念重新燃起——有了这等兵力,收复京师、重振大明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空想。
正当他凝视军阵畅想时,一名斥候跌撞着闯入辕门:“报——李自成亲率二十万大军,携刘宗敏等大将直扑山海关!按行军速度,明日便可兵临城下!”
崇祯握着将令的手骤然收紧,鎏金纹饰在掌心硌出青白痕迹。良久,他喉间滚出低沉诏令:“传旨,即刻召开御前会议。”帐外风沙骤起,烛火明灭间,君臣们将在这最后一夜,为明日的生死之战做最后的谋划。
片刻之间,众将云集军帐。崇祯皇帝依据与陆铭商定的御敌之策,开始有条不紊地部署作战计划。他下令王家严、孟兆祥、高第、郭云龙四员大将,率领两万原关宁铁骑与四万新招募的士兵驻守山海关内。其中,孟兆祥与郭云龙着重负责防范清军趁机偷越关卡,王家严和高第则指挥将士将所有红衣大炮对准城下,时刻准备迎击来犯之敌。
崇祯深知,单纯困守城池并非良策,狭小的活动范围不仅限制兵力施展,更易陷入敌军重围。因此,他决定分兵出城,构建犄角之势以增强防御。他命吴三桂带领两万以关宁铁骑为核心的精锐,外加三万新募士兵,前往一片石驻扎;自己则亲自统领两万关宁铁骑与两万新兵,进驻关泽。这三路大军相互为犄角之势、彼此支援,严阵以待,只等明日与李自成的二十万大军在山海关下展开一场生死决战。
与此同时,在北京的李自成初入京时,曾向百姓许诺秋毫无犯,宣称只惩治朝廷贪官污吏,还摆出除暴安民的架势,一副开国明君的派头。然而不过三日,其真面目便显露无遗。刘宗敏等大顺将领公然顶撞李自成,直言“大顺江山归你,城中财宝美人该留给我们这些卖命的将士”。面对这群悍将,李自成渐渐失去耐心,默许了暴行。
自此,大顺军开始对京城高官严刑拷打、疯狂搜刮。他们用尽酷刑,将官员的财富洗劫一空,不少人被折磨致死,更有全家遭灭门的惨剧接连上演。待达官显贵的家产被搜刮殆尽,他们又将魔爪伸向低级官吏、富商,最后连平民百姓也未能幸免。短短半个多月,大顺军便掠夺金银五六千万两。讽刺的是,当年崇祯为筹措军饷恳请这些人捐钱,他们却个个吝啬如铁公鸡,如今不仅家财尽失,更赔上了身家性命。
在此乱象中,唯有李岩、牛金星等少数清醒之士力劝李自成收敛暴行。可惜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李自成及其部将,早已听不进逆耳忠言。加之宋献策等人在旁恶意诋毁,不断进谗言说李岩和牛金星的坏话,致使李自成与这两位谋士之间的关系愈发疏远,大顺政权也在肆意劫掠中逐渐失了民心。
随着李岩、牛金星等人日复一日的恳切劝谏,李自成终于将战略目光聚焦到山海关。他深知,吴三桂麾下四五万明军精锐扼守雄关,若不能将其招至麾下,必将成为大顺政权的心腹大患。然而,当他准备伸出橄榄枝时,才发现局势早已因部将的贪婪变得错综复杂。
原来,吴三桂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强行霸占,其父吴襄也因财产追缴被大顺军扣押。李自成多次下令让刘宗敏归还陈圆圆,却屡屡遭到这位悍将的强硬抗拒。无奈之下,李自成只能暂且放下美人之事,强令刘宗敏释放吴襄,并选派明朝降将唐通等,携带丰厚财物领兵数千前去山海关劝降。
就在劝降使者出发不久,刘宗敏突然得知先前派出的五百劝降士卒竟毫无音讯。多方探查后才惊觉,这队人马已被崇祯皇帝亲自领军歼灭。更令众人震惊的是,自焚于紫禁城的并非崇祯本人,这位大明天子竟奇迹般逃至山海关,重新集结力量。
暴怒的刘宗敏当即要求发兵山海关,李自成也果断下令,刘宗敏领兵兵发山海关。可谁也没想到,昔日的得力悍将此刻已被胜利冲昏头脑。面对军令,刘宗敏竟公然顶撞:“为何你不亲自出征,却要我去?”此言一出,帐内一片死寂。李自成望着这位昔日同生共死的兄弟,心中满是无奈与失望。
为了稳固新生政权,彻底消除威胁,李自成最终决定留下部分兵力镇守北京,自己则亲自披挂上阵,亲率二十万大军直扑山海关。一场关乎时代更替的生死决战,就此拉开帷幕,而大顺军内部的裂痕,也在这场权力与欲望的纠葛中悄然扩大。而之前面对大明时的势如破竹再也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