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66990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回老家
A- A+
    孟垚回到老家已经是第三天的事情了。

    从火车站出来,孟垚要先坐线车,然后再转班车回到镇上的客运站。到客运站时,孟垚打开手机,发现时间早就来到下午一点,又在那等了将近半个钟,孟庆忠才开着那辆轰隆隆的旧摩托缓缓出现。

    孟垚走的时候只有一个背包,行李包和扁扁的蛇皮袋,装的全是废旧的生活必需品,结果回来倒是拎了一大堆贵东西,跟别的同学都是反着来。

    一大堆里,有买给家里的生活物资,有给孟庆忠胡兰,爷爷奶奶的补品,有给妹妹的衣服和文具,还有一些北京的特产和年货。

    摩托车位置有限,孟垚只能手提着这些东西,经过漫长的颠簸,手都快要抽筋后,才终于赶在太阳落山前回到家里。

    父亲的摩托车音很有辨识度,但到了门口,出来迎接他的只有孟阳。孟阳还是那副老样子,不过头发剪短了些,不知道是不是学校的要求,孟垚经常听见她抱怨学校那些没人性的破规矩,他上学的时候也是一样的规章制度,那会他没觉得有什么,可现在听她抱怨,就也生出学校竟然这么荒唐的感觉。

    她穿着校裤和旧外套噔噔噔地跑出来,第一句是“等你好久了”,第二句就是“我的礼物呢哥,没忘吧?”

    孟垚拍拍他的背包,说:“包里呢,没忘。”

    孟阳顺手提过他手里的一个小包,极其开心地说:“就知道你最好了二哥。”

    家里就孟阳的性格开朗些,整天叽叽喳喳,像百灵鸟一样,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孟垚很是喜欢她,对她也是非常纵容,几乎是到了有求必应的地步。

    虽然老家没有下雪,但前几天刚淋过几场小雨,湿气混杂着冷空气,寒冷程度也不亚于北京,而且他们这块不供暖,进去以后,竟是感觉比在北京还要冷上几分。

    因为新房在建,孟垚他们是暂时住在旧一点的瓦房里。瓦房只有两间屋,晚上还哪哪都漏风,条件不行,所以小妹晚上到爷爷奶奶那里住,孟垚和大哥挤一间,爸妈睡另一间。

    孟垚睡的那一间,屋里有两张床,大一点的木床是大哥的,孟垚睡的是非常久远的铁床,躺上去就会咯吱咯吱响个不停的那种,估计床龄都比他要大。床上用品都没备好,胡兰要么太忙,要么给忘了,孟垚自觉从老位置找出被单枕头什么的给自己安置好小窝。然后找了个凳子把书包放着,又把那些买回来过年的东西一个个拿出来,行李包一下就空了好多,里面只剩几件孟垚的衣服,那时候的衣柜还是布艺的,孟垚拉开链子,把行李包塞进衣柜底下。

    他做这些时,孟阳一直跟在他身后移动,还问一些很琐碎的问题,例如“这是什么”“买给谁的”“多少钱”“这么贵你也买?”,也问在北京上学是怎么样的,那里是不是超多高楼,特多天才,是不是和老家相差很大,还问学校里的人怎么样,帅哥美女多不多,情侣呢……

    孟垚不觉得她烦,反而有问必答,也不敷衍,孟阳问累了就去外面喝口水,喝完了又跑回去看他哥整理。孟垚做事有条有理,观赏性很强,孟阳打小就爱看他收东西,甚至孟阳上学的行李大部分都是孟垚帮忙收好的。

    而且,这个家没什么是她要干的,妈妈在厨房准备今晚的围炉饭,爸爸和大哥在倒腾新楼,她只需要安安分分待着,不添乱就已经很好了。

    孟垚把礼物分门别类后,很自觉地到厨房帮忙去了。胡兰就只有之前他进屋的时候探头出来打了声招呼,后面忙着烧菜,也没空理他,这会孟垚过来,她总算能歇口气。

    即使在外半年,但从小就学会的生存技能是不会因为这点时间就彻底荒废掉的,胡兰上了年纪,加上这段时间都在操心新房的事,手和肩膀那块也不大好使。孟垚过来帮她颠勺,她就啥也不用干,在旁边偶尔出声提个醒,该加什么该放什么就好了。

    胡兰锤着腰,看着这个二儿子的背影,忽然就说起来:“在外还好吧?你去北京后家里就开始忙起来了,妈平常也没空给你打个电话什么的。”

    孟垚翻炒着底下的青菜,回头对胡兰笑了一下,“都好,我知道,不用操心。”

    胡兰很感慨的样子,“你小时候那会那么调皮,我还担心你是不是要被养成村里头的混混了,后来越大越懂事,跟你大哥反着来,我都不知道该不该欣慰了。”

    孟垚许久没有听见胡兰用这种语气和他讲话,原本就不怎么会聊天的他顿时就给宕机了,搜刮半天才勉勉强强想到几句:

    “大哥还是很爱您的,只是可能有时候想法不同。”

    孟冬平最近因为工作和建房的各种问题,和胡兰吵了一架,搞得胡兰特别伤心。

    “是啊,”这话对胡兰显然很是受用,方才还拧着的眉一下就松开了,“大哥脾气好,从来不和妈急眼,这点就已经强过大部分人了。”

    孟冬平性子虽然不如孟阳活泼,但他是和家里人聊天最多的那个,不像孟垚,一般出门在外就跟消失了一样,从来不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