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66794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苏轼(1)
A- A+
。”

    “没错我就是光明正大的人!”苏轼看他们两个嘴角还下压着,索性破罐子破摔,“我就是光!”

    “兄长,你背后有个发光的大天幕!”

    ……

    三个人找了个看天幕的好位置,苏轼吃烤鱼,另两个抱膝看天。

    “你们说这次是谁?”苏轼问。

    “谁知道呢?可能是古之先贤,也可能是未来之人。”文同答。

    “虔请天幕多说点东西,把王安石的变法堵回去!”苏辙小声许愿。

    【嗨大家好,我是辟谣区非著名up主除夕。之前被一些事绊住了,于是up拥有了以月为单位的摸鱼时间!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离上个视频几个月后,失踪人口up主堂堂回归!】

    文同看着天上正在主持的小猪,没忍住笑了一声。

    “对嘛出来玩就不要想政事!与可你比卯君先笑,这条鱼奖励给你吃!”

    “子瞻,我才是表哥!”

    话虽如此,文同还是接过烤鱼,一口啃下。

    【现在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这期视频的辟谣对象!当当当当——】

    “这是什么!!!”

    三人看着屏幕闪着金光,吐出一张图片,眼睛随着时间的流逝越瞪越大。

    “嘶哈……一根虫子?”这是惊讶也不忘吃鱼的苏轼。

    “好像是个蜉蝣……未来的蜉蝣长得这么大吗……”这是被未来生物拍摄技术惊到的苏辙。

    “天幕要怎么讲?辟谣千年蜉蝣变成人始乱终弃,还是辟谣蜉蝣精被当成奸臣骂几千年?”这是突然开始兴致勃勃的文同。

    “不要以为我听不出来你在影射谁。”苏辙把头转到另一边。

    “天幕辟谣不就那几个方向吗?什么下三路啊,奸臣啊……”

    这话说得三人都精神起来

    嗯,这次又会听到哪位前辈……或后辈的“小故事”呢?

    【这就是我们要辟谣的对象!】

    屏幕上显出大字“苏轼无爪蜉”,天幕把前两个字圈上红圈,苏轼也把嘴里的鱼喷了出来。

    “始乱终弃?”文同凑上来。

    “千古奸臣?”得到文同暗示的苏辙慢吞吞凑上来。

    “是辟谣!辟谣!”

    【1082年,苏轼被贬黄州,泛舟长江,游览黄州赤壁,留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千古绝句。

    2024年,我们将长江发现的新物种命名为“苏轼无爪蜉”,以纪念苏轼与长江、与蜉蝣的这一刻相遇。

    苏轼,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偶像、中国诗词书画史上的不朽丰碑。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词四大家之一、中国古代十大文豪之一,他还是词圣、芍药花神……】

    宫内,新任参知政事王安石携宋神宗赵顼,正与御史中丞司马光辩论青苗法的施行。

    王安石与司马光私交甚密,奈何对于如何变法,二人有些分歧。

    变法上,王安石主张大变,司马光主张缓改;财政上,王安石主张开源,司马光主张节流;财富上,王安石主张国家理财,司马光主张藏富于民。

    他二人都有要改些政策振兴宋朝的想法,变法开始时便相互扶持,弹压泥古不化的反对派。

    可青苗法,这一为根除新苗青黄不接时地主向农民放高利贷而设的政府低息借贷的提出,让司马光与王安石有了分歧。

    于是司马光面圣,不久王安石奉诏入宫,二人在赵顼面前开始了这一场辩论。

    辩论正到酣时,外头忽然来报天幕降临,他们便听到了上头官家的决断。

    “介甫、君实,不必再辩,外面天幕到了。这回天幕讲的是苏轼,想来必会提到变法。”

    赵顼记下司马光提出的“以放青苗贷为官员考核标准,会让官员强迫民众贷款,同时滋生腐败”这一观点,把两人带去屋外。

    屋外阳光正好。赵顼看着王安石在阳光中站得笔直,带着一往无前的锐气,忽然想起当年仁宗皇帝曾经评过苏轼兄弟,说二人皆有宰执之才。

    可他不是仁宗,苏轼能用则用,而他的宰执永远只会是王安石。

    他的变法必定不会像庆历新政一样失败。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上面我们已经说过了他的一大串称号,这里不再赘述。

    他是伴着我们长大的文人,拥有著名诗作《题西林壁》、《赠刘景文》,著名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著名文章《赤壁赋》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义务教育的必背篇目。】

    “什么时候天幕介绍古人的文学成就已经变成了罗列必背诗歌啊……”苏轼在小坡上继续吃鱼。

    “因为你是词圣。”苏辙托着脑袋,“你有那么多名号,还怕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