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66794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陆游(蔡邕?)(1)
A- A+
    陈钰给自己泡了一杯茶,回忆刚才的梦境。

    她在一片黑暗里,恍惚看到一抹光穿过头顶的黑暗照进来,伴着一种莫名的喊叫——或者一种是陌生语言。

    声音越来越远,头上的光被驱逐,颗粒窸窸窣窣砸在身上。

    土是松软的,天气是温暖的,这是适合发芽的时候。

    她聚集身上的力量,往上冲,却发现体内空空如也。

    ……只是原来她也是一抔土。

    没有人来探秘,没有人发现这撮土的异样。

    陈钰不去想梦境,章鱼一样趴在桌上。

    “今天心情不好,不看论文了吧。”

    ——

    白居易的天幕影响远不如元稹的大。

    虽说白居易的知名度比元稹要大得多,历代文人也因同情白居易身陷谣言常发议论,可白居易的谣言终究少了点历史积淀,大部分是现代人的发明。

    文人要为元稹的所有谣言去修改史书笔记,却只需要为白居易改动笔记中“诗杀”关盼盼的那几笔。

    其中又少有污蔑好人的悔恨,取而代之的是对后人轻侮文宗的义愤填膺。

    再往古代看,天幕的影响更少。人们都不知道天幕讲的是什么人、什么事。天幕反响平平,只是闲人茶余饭后的调剂。

    但也有人忠实记录,只待后人打开竹简,指纹交叠间把天幕奉作神话——

    子不语怪力乱神。

    东汉末,蔡邕在续写汉明帝时所著《东观汉记》时,加上了天幕的故事。

    小女蔡琰被他带在身旁,借《东观汉记》学习。蔡邕见女儿才三四岁便已经能背诵他人七八岁还未必能懂的书籍,直叹女儿不是男儿身!

    女儿入不了朝廷,未来这一身才学便只能像班昭一样著书立言,或像钟无盐一样为国诤谏。

    蔡邕不禁回想,光和元年他曾上谏陛下勿让妇人、宦官干预政事。但若他将女儿教成品行高尚的才媛,她是否能效班昭与和熹皇后邓绥事,入宫为后妃教学,养出一个能正本清源的太后?

    女人干预政务固然不好,可政局黑暗,官吏一层一层压在百姓之上。如果能求得一个有为之主能匡扶汉室,女人……

    蔡邕想到了这流放之地村口的天幕神像。听不出天幕也有所惧、有所限的人们依照天幕的女音,修了一尊泥胎女神像。

    那像极丑,能看出性别的地方不过是高高鼓起的胸和孕肚。

    可村人过路即拜,拜到村里的大户死了,隐田没人继承,被村人瓜分了。

    村人更加乐颠颠供奉“天幕神”,祈求不加赋税,未几却听来朝廷祭祀,要向民加税的噩耗。

    蔡邕冷眼看着,天幕之后的人只是后世一人,没有赐福降祸的法门。村人却觉得是自己惹恼了“天幕神”,依旧拿大豆麦麸崇拜供奉,供完分食。

    作为主粮的麦子早已向上输税。

    此时此地已是民不聊生。

    蔡邕扭头去看磕磕巴巴背书的小女儿,竟然笑着摸了她的头,又问:“待你成年,爹爹给你取字昭姬如何?”

    蔡琰懵懂看天,正值云天相合,炽光朗照——

    “爹爹你看,是天幕!”

    【“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①或许陆游写下这句话来感叹蔡邕身后名沦落时不会想到,他日后也会陷入与蔡邕一样的风波。

    大家好我是辟谣区up主除夕,今天我们要讲讲蔡邕、陆游的谣言,以及一个现在不便明说的big彩蛋~

    up直接提蔡邕,大家或许不熟悉,但要提起蔡文姬,大家是不是就想起历史上的著名才女了?

    没错,蔡邕就是蔡文姬(蔡昭姬)的父亲。

    蔡邕,字伯喈,汉朝名臣,是汉代最后一位辞赋大家,在汉献帝时曾任中郎将,故后人称他“蔡中郎”。他才华过人,以才名孝名闻名天下,有志匡扶东汉于倾颓,因此多次上谏汉灵帝。

    所以,非常合理地,海内名士蔡邕得罪了许多官员。他先被阳球刺杀,再被流放五原郡,最后为避祸远走吴地12年。

    后来,董卓乱政。董卓以蔡邕全家性命为逼迫,将他从吴地迎回,作为名士招牌高高供起。王允诛杀董卓后,蔡邕因董卓对他不坏而为他叹了一口气,便被王允当作董卓残党囚死在监狱里。

    据说蔡邕死前想效仿司马迁,求以黥面、截断双腿的肉刑代替死刑,写完《东观汉记》。

    可他毕竟不是司马迁,王允也没有汉武帝的气量。】

    天幕报事,喜忧参半。蔡邕一把抱住未来的才女昭姬,却在女儿的挣扎中听见自己死,大汉困于乱政之中。

    蔡琰的挣扎弱了下去。

    父亲听到自己死了不开心,那阿琰就勉为其难安慰一下他吧。她想。

    可蔡邕的心思已经不在她身上。

    献是美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