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66794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白居易(2)
A- A+

    “为我折一枝月季。”她吩咐侍女,“四月的花都取一些来,再将我房里那个莲台底座的青瓷瓶子拿来涮涮。”

    鲜花与美人,是最得宜的。

    于是她虚扶鬓钗,看到天上又出现了一行一行的文字,提名《燕子楼三首并序》。

    “徐州故张尚书有爱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予为校书郎时,游徐、泗间。张尚书宴予,酒酣,出盼盼以佐欢,欢甚。予因赠诗云:‘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一欢而去,迩后绝不相闻,迨兹仅一纪矣。昨日,司勋员外郎张仲素(馈之)访予,因吟新诗,有《燕子楼》三首,词甚婉丽。诘其由,为盼盼作也。馈之从事武宁军累年,颇知盼盼始末,云:‘尚书既殁,归葬东洛。而彭城有张氏旧第,第中有小楼,名燕子。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余年,幽独块然,于今尚在。’予爱馈之新咏,感彭城旧游,因同其题,作三绝句。”

    【而这一切来源的来源,是白居易的《燕子楼三首并序》。

    白居易在序言里写了他与张尚书的旧交,回忆了张尚书爱伎盼盼擅长舞蹈。他从张仲素口中得知盼盼守节一事,大加赞赏,写了《燕子楼三首并序》来与张仲素唱和,并纪念与张尚书和盼盼的情谊。

    后人把张仲素的《燕子楼三首》(楼上残灯伴晓霜)划归盼盼名下,可能是误读了“诘其由,为盼盼作也”这句话。白居易在下文明确提出他爱的是“馈之新咏”,说明诗歌是张仲素所作而非盼盼。

    所以白居易的原稿与盼盼并无直接关系,与他有所唱和的人是武宁军从事张仲素。

    盼盼对白居易诗歌的回信《和白公诗》也可以认定为伪作:她在诗中对白居易以“舍人”相称,而写《燕子楼三首》时的白居易,离未来荣升中书舍人,还有七年左右。

    总不能是盼盼收到白居易诗歌再寄回信,一来一回延迟了7年吧?

    总而言之,白居易“诗杀”关盼盼为假。】

    文宗李昂治下,刚回长安的白居易长叹一口气。

    他想起元和十年的秋雨里,他与张仲素围炉品读那三首《燕子楼》新诗,白须幕僚叹道:“尚书故去多年,她仍守着空楼。”

    那时的他是怎么样的呢?因为冤屈,他沦落江州,在猿啼声中惨作飘零客。他清楚记得自己写下“争教红粉不成灰”时的本意——那是对无常的叩问,而非对生命的催逼。

    以何如此?何以如此?

    他明明是希望盼盼姑娘能活着的。

    眼前一只茶壶,一瀑水,一点杯。裴度按着盖子,给他一捧清澈的茶水。

    他带着风霜像少年一样戏谑他:“多年不见,乐天,你怎么也和微之一样被后人编成这样?”

    “中立你莫笑我。”白居易摇摇头,雪白的头发在空中飘落了几根,“后人自有后人说,原来文字流转百年,终成食人妖魔。”

    “哈哈哈,不知道以后哪个时代,裴某会不会也成了某个故事里的恶人!”

    “怎么会呢?中立平定淮西,拥立今上,这是日月垂光的功绩啊!”

    裴度缓缓摇了摇头:“乐天,郭将军当年能急流勇退,我也到了这个时候了。”

    白居易默然。

    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再造大唐,功高震主。于是他晚年沉迷于豪宅美女,借以自污。

    裴度六朝元老,四朝宰相,再加上拥立当今的功劳,也是时候了。

    如此行事,大约身后都不会逃过一个晚节渐失的,可裴度还笑,胡子抖抖就说出他自污隐退的决定。

    “乐天,来帮我参谋参谋。我的宅子就叫绿野堂如何?以后来了洛阳,我带你喝酒逛园子,你可要多给我写两首诗!”

    “好。”

    若不是天幕提及他,自己也该在洛阳赋闲了吧?

    【这整件事,从一首诗歌、一个贞妇而起,韦毂给盼盼添加了诗作和才女人设,张君房给了盼盼姓氏和诗集,计有功给了盼盼《临殁口吟》和因为白居易绝食而死的结局。

    谣言聚集了人们百年的智慧,终于成型。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故事的传播会造成失真,真相不断偏离原先的轨道。

    你今天看到的故事,你所见的一切荒唐,和它刚刚发生时的模样,或许早就大不一样了!

    这不就是一件更荒谬的事吗?】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