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66794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元稹(10)
A- A+
段诚恳的赞扬,微微点头。

    其实听天幕说了这么多,他也想到自己当初认为元稹是小人,是否是因为先入为主的坏印象呢?

    元稹在同州时的《均田图》,被五代最优秀的君主柴荣所夸赞,又暗合宋朝不抑土地兼并形成的积弊,是应当好好阅览的“教材”。

    可自己枉读了那么多年书,怎么就忽视了他为百姓做了那么多事,直接把他打成只顾私利的小人了呢?

    父亲李夔看到儿子盯着天幕沉默,手边还放着裴度的《论魏弘简元稹疏》,自然猜到了儿子在想什么。

    他走到书桌旁,笑着问李纲:“伯纪又在担心什么?觉得自己冤枉了元稹,想向他道歉?”

    “父亲,我总不能去坟前给他烧道歉的文章……他收不收得到还不知道。”

    李夔和蔼地敲敲桌板,上面是笔架、砚台和几张凌乱摆放的纸。他见状眉头一皱,直到把纸一张张平稳叠上,没了一点旁逸斜出,才松了口气。

    “既然你觉得以前的评价有错,就写一份现在对他的评价。今日有天幕轰动,来日如何,却还要看你们这代人的笔杆子啊!”

    【第二,裴度说元稹阻止他从前线回到朝堂,对皇帝直接汇报平叛状况。

    裴度处在河东,于长安一来一回需要至少二十天,而且唐朝有律令规定,藩镇要经过朝廷允许才能往长安朝见。

    我们应该都能想到,河北局势何等危急,主将却要回朝,置他所统领的军队和配合的友军于不顾,这真的是正确的吗?

    裴度这一重要统帅要回京,必然要经过皇帝准许。元稹和魏弘简真的能左右这件事吗?

    第三,裴度指责元稹阻止节度使们与叛军作战。这件事我们刚刚用元稹拟的诏令反驳,此处不妨再加些砝码。

    元稹《批刘悟谢上表》强烈指责了刘悟带兵在战场外徘徊不前的行为,鼓励他上阵平叛。

    这与裴度对元稹的指责完全不合。】

    自己真的是挤着时间看天幕的,裴度想。

    这天幕挑什么时间现世不好?非要挑他工作正忙的时候!

    他连自己未来的纰漏都听不真切,怎么改正那些错误啊!

    好在裴度真算是天资聪颖,放下手里的笔边听天幕边思考,竟然把之前天幕的逻辑复盘了七七八八。

    他不信自己会因为一些谣言而上疏这么一篇漏洞百出的文章。当时肯定还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他不得已这么做。

    官场待了这些年,他见过很多见利忘义的大相公,他们做了多少恶,却还平稳地坐在尊位上。他上疏骂了他们的罪过,却被贬了。

    ……如果不是不得已,就是未来的自己也成了这样糟糕的臣子。

    文宗年间的裴度不知道自己让青年的自己抑郁成了什么样,仍然捋着胡子看天幕。

    那毕竟已经是过去的事了。

    【河北平叛,王进岌、王位等二千余人因忠于朝廷被叛军杀死,卢士玫平叛未果被囚,病重的魏博节度使李愬把家传宝剑交给将领牛元翼,求他救救河北,救救大唐。

    新任魏博节度使田布刚到任,就散家财招兵马,亲赴前线救援深州。

    而裴度在战场外按兵不动六十一天,写了三篇弹劾元稹勾结宦官阻挠平叛的表。

    直到裴度起兵攻河北,傅良弼、李寰已经抗击叛军两个月,牛元翼已经深陷敌营被围四十五天,连田布这位新人,都已经出师二十多天。

    河北平叛中谁有私心一眼便知。】

    自己在士林中的名声又会遭到损伤了。

    裴度闲适地想着,却听到有人禀报,王守澄登门。

    王守澄也是笑着的,他落座裴度当面:“裴相公,那些监察御史风闻奏事,又该弹劾你罔顾国家了。”

    下人来倒上一杯茶水,王守澄拈起茶杯,皱了眉。

    “相公竟然喜欢喝清茶?这样寡淡没意思的东西,哪里比得上配香料的煎茶?”

    裴度哈哈一笑:“惜乎这是在我的府上,给不了煎茶了!”

    王守澄也哈哈笑:“裴相公当真是清流!”

    【按照元稹的交友看,他应当在牛李党争中偏向李党一派。虽然他活着的时候党争还没完全爆发,但党争中赫赫有名的那些人却和他同一时代。

    元稹好友李绅曾经是他岳父韦夏卿的幕僚,他们关系亲近,李绅也在元稹名作《莺莺传》中附了诗作。李绅可谓李党中流砥柱。

    元稹在翰林院与李绅、李德裕交好,李德裕更是李党领袖。

    李党人士多不结交宦官,反而是牛党要员多以结交宦官著称。

    经过两个直接证据和一个间接证据的辨析,我们论定,元稹结交宦官图谋高位,假!】

    清朝,一生坚持抗清的王夫之在病痛中回望人生,撕碎了他《读通鉴论》初稿中那几页纸。

    明灭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