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66794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元稹(5)
A- A+
险,野兽众多,蜀中文人想必也颇有武德。

    他可不想被蜀中的文人打出山。

    通州更不必去,那儿还有“元九登高节”呢。要去了那里,他这个把听说的谣言写进书里的还能不能活着出来都不一定呢……

    原谅他,他一开始听说时真的不知道这是谣言啊!

    友人忽然叫他,指天幕道:“这不是你写的?”

    范摅定睛一看,只见那天幕上写:

    “安人(仁)元相国,应制科之选,历天禄畿尉,则闻西蜀乐籍有薛涛者,能篇咏,饶词辩,常悄悒于怀抱也。及为监察,求使剑门,以御史推鞫,难得见焉。及就除拾遗,府公严司空绶知微之之欲,每遣薛氏往焉。临途诀别,不敢挈行……”

    他答:“这就是我写的……我当初写这书本来也就不是想留什么史料,只想记一些朝野轶闻,权供大家一乐。谁知道几千年后还成正统了?”

    友人哈哈大笑:“可恨你不识得宋朝的王性之赵令畤!”

    【我们归纳整合了这段文字中的不实之处,大家可以对着屏幕里放出的原文对比。

    第一,该传言的最初版本《云溪友议》中“安仁元相国”和元稹的官职是另一位“元相国”——唐玄宗到唐代宗年间的元载的,元稹一生没当过天禄畿尉。

    这是官职错误。

    第二,元稹先于元和元年就任左拾遗,再于元和四年三月就任监察御史,监察剑南道东川,而非如《云溪友议》中的先就任监察御史,再就任左拾遗。

    元稹任左拾遗只有四五个月,立马被贬去当河南尉,马上又丧母,在家丁母忧三年。左拾遗就任在长安,不可能像《云溪友议》中说的元稹以左拾遗之身与远在成都的薛涛多次相会。

    更何况更具现代考证,元稹当左拾遗的时候,薛涛很有可能正因为反对西川叛军刘辟的统治被流放到边塞,然后于元和二年武元衡上任剑南节度使后献诗《罚赴边上武相公二首》,才被召回成都,并没有被送去与元稹私会的条件。

    这是时间线错乱。】

    洪度马上可以回来了!

    成都文人竞相庆贺,泼墨挥毫,笔墨沾衣不顾,只是一味宣泄着薛涛能够回到西川的喜悦。

    天可怜见!他们真的怕洪度在苦寒的军营里会受不住去世啊!

    【第三,薛涛元稹之间的引荐人严绶此时不是剑南节度使,剑南节度使是那个很有名的断头宰相武元衡,他任剑南节度使时间是元和二年到元和八年。

    严绶终其一生也没有当过剑南节度使。

    另一说法是“严司空”为严砺,但严砺去世于元稹到达东川之前。众所周知,死人是没办法给别人介绍对象的。

    这是引荐人问题。

    第四,元稹在东川任职三个月中还要包括他在东川和长安的往返时间,此时薛涛还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剑南节度使麾下乐伎。

    剑南节度使治所在西川成都,元稹工作地点在东川,军区大总司令剑南节度使完全没有必要为了一个区区八品的监察御史踏平蜀地险山,不远万里特意送美人。尤其这个美人后来被武元衡上表推荐为九品校书郎,当时应该也是武元衡重要的辅佐官。

    另外,元稹在东川工作时他的工作强度用他当时的诗歌就可以概括,“满眼文书堆案边,眼昏偷得暂时眠”。他工作都来不及呢,牛马要完成kpi,谈什么恋爱!

    这是不合人情。  】

    武元衡疑惑地摸了摸自己的头。

    他马上会成为剑南节度使,然后被召回当宰相?再之后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被砍了头?

    即便是被安上谋反大罪的宰相长孙无忌,最终的结局也是一杯鸩酒,为何他就有如此殊荣!

    是他恼了皇帝,还是……

    不,唐朝还是有被砍头的宰相的。

    你看那马嵬驿的杨国忠,不就是吗?

    李纯也疑惑地摸了摸自己的头。

    他定下的国策是裁抑藩镇,武元衡能被他自己选中出镇剑南道,又回朝当宰相,可见他的忠诚。

    他怎么可能这么就砍了一个宰相呢?

    莫非……

    他也想到了玄宗、代宗、德宗三朝,长安陷落,天子出逃。莫非他后来也会出逃,武元衡就是在那时候被砍了头?

    不……那这么说,断头宰相也可以代指杨国忠,怎么可能被拿来当武元衡的专指呢?

    【认为元薛存在恋情的人另一个证据是他们的唱和诗。

    其中《赠远二首》被认为可能是写给元稹,并因为其中有一句“闺阁不知戎马事,月高还上望夫楼”,被众多研究者指为恋爱证据。

    但问题也在这句话中。

    元稹一生没有带过兵,真要写给他为什么要提“戎马事”呢?

    所以up猜测,这首诗并不写给元稹,使后人先知道绯闻,再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