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66794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元稹(4)
A- A+
一女,只有女儿保子活下来平安长大。

    元和六年为了照顾女儿保子,在江陵娶妾安仙嫔,育有一子元荆,元和九年安仙嫔去世,之后元荆夭折。

    元和十年年底在兴元续娶裴淑,直到大和五年七月元稹在武昌操劳过度去世,终年53,他们之间“有儿女数人”,但除了一个女儿活下来,都夭折了。

    还有就是根据裴淑墓志,大和四年到五年元稹在武昌时有一名妾室李氏,生子元道护。

    总共活下来两个女儿一个儿子,我们不得不说元稹的子女运是真的不怎么样。】

    想到儿子们稚嫩的面容,元稹神色一黯。

    丈人年初去世,老母随后驾鹤,四年后爱妻离世,元和六年子女已经凋零到只有一个如今还未出生的女儿。

    他现在身边围绕的人都会在短短几年中离开,他的影子会承载上他们的生命,代他们在人世间行走。

    或许大医能挽救一二,可他现在的症结,是贫穷。

    买不起好的药材,甚至亲人的去世,也可能是生的穷病。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②

    他进驿站,贷快马,报出名字的那一刻,他看着驿吏的眼神爆发出震惊,又转化为同情。

    驿吏问:你的老丈人呢?他这个月就要去世了。

    他答:我不知道母亲什么时候去世,只能顾上一头。岳父是良师益友,可我从小父亲去世,大哥失踪于战乱,母亲一个人拉扯了我们兄弟三个。她养大我,教我读书做人,我不想母亲操心我、抚养我,最后一天好日子都没过就离世。夫人已经向岳父带去了医者的消息,岳父应该可以再多活些时日。

    驿吏牵马,元稹上马。他最后看了一眼长安,策马东去。

    韦夏卿在园中四顾,见到一个未来的亡者,又一个,再一个,还有女儿腹中还没出生的小亡者。

    他只能叹气:“茂之,保子这个名字取得好啊……”

    能取出这个名字,前几个孩子夭折的时候,这对夫妇该有多悲痛——

    他们放下了对孩子的一切期望,只简单祈求女儿活着。

    【这时候就有人要说了,如果元稹不好色,单纯照顾女儿和自己的日常起居,为什么要纳妾而不是雇仆人?

    虽然纳安仙嫔与好色无关,但其中理由关乎婚姻的本质,是封建社会吃人的又一体现。我们这篇是辟谣而不是造神,也不必有所避讳——即使这在封建时代极其正常,甚至到了现代也无法完全规避。

    元稹在江陵时生了重病,自己都感叹“归途奈无际”③,对自己生还不抱希望,再加上他“满眼文书堆案边,眼昏偷得暂时眠”④的工作态度,还要照顾刚会绕床行走的小女儿,才在好友李景俭的建议下纳妾。

    省流一下他当时的状况:没钱养家重病工作的牛马,兼职保父。

    这种自身难保的情况下纳妾也有其无奈。

    纳妾也与他的贫穷重病有关,因为纳妾比请仆人少了一项工资钱,又能把姑娘绑在他的船上,即使自己死了女儿也能有个依靠。

    古有王安石在外为官,妻子买妾送去照顾起居被王安石赠银遣返⑤,今有某教授为不发工资求婚保姆被清醒保姆拒绝。

    只要缔结了婚姻关系,家庭内部的工作就被定性为义务劳动。

    这是对女人劳动的严重剥削。

    元稹确实为了自己和女儿的存活,剥削了一个年轻女子。】

    原来保子是这么被保下来的。韦丛叹气,既担心丈夫,又同情安仙嫔。要照顾一个小的、一个大的,还要操持家庭,真的很难。

    后世有人听了天幕,觉得天幕的辟谣对他对元稹的印象简直是挑衅,又苦于辩不过天幕,气的脸通红。

    现在听了天幕的批判,他眼神亮的吓人,咧嘴大笑:“你看元稹果然是小人,连女人都要剥削!这种人怎么配得到神灵的垂青?”

    【但这说明元稹这个决定一定是错误的吗?并不尽然。

    根据元稹《葬安氏志》,安仙嫔是他友人为他占卜姓氏后挑选的妾,能走到这一步并嫁入家庭条件这么糟糕的元家,可见安仙嫔本身家庭环境就不是很好,不知是否饥寒,也不知她如果没有这个机缘,会不会就此饿死冻死。

    后人对王安石拒绝纳妾并赐银遣归也并不是一味赞扬。有人说妾室本是人家妻,被卖出去可见生活窘困,王安石给了路费让她和家人团聚,万一家人再把她卖出去呢?不是人人都像王安石一样是个君子的。

    古代不是我们现代,这些问题还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而纳李氏,可能是因为当年至少52岁的元稹膝下无男儿。

    只能说虽然元稹达不到王维那样丧妻无子停娶的封建男人道德天花板,但还是不至于被骂几千年的。】

    怒斥元稹的人像被掐住了脖子的公鸭,艰难挤出了一声:“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