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66654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第 24 章
A- A+
去!”

    “不用,我还是坐学校的大车吧,以前也坐习惯了!”俊风赶紧说。

    “想回来的时候给文超打个电话,让他带车去接你!”

    李处长接过话说:“不用麻烦基地的领导了,到时候我派车把俊风同志送过来。”

    回去的时候,俊风和李处长并排坐在大卡车上。

    “俊风,这物资处可是个肥差啊,不知多少人想进进不来,你可要留下来,将来咱们学院办事也方便啊,你看我堂堂一个正团上校,在他们眼里屁都不算,一点面子都不给。现在不是看你级别有多高,是看你权力有多大,你要是分配到这里,手指头动一动就是成千上万啊!来拉物资的哪有什么具体标准,人情好就多给,人情差就少给,光百分之五到十的消耗系数和周转比例就差很多,你手中还是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哪,这就是权力,你想给谁就给谁。”

    李处长不会明白,这种权力不是人人都想要的,俊风就是这种人,他只想要简单一些的工作和生活,一切按规章、按制度、按程序、按标准办事,无需人情和请托,这也是他毕业论文研究的课题《标准化物资供应体系研究》。俊风此时也才明白,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制度多么重要,DB的物资保障漏洞太大了,人为因素大大降低了保障的合理性和精准度。

    路过一处荒坡的时候,李处长叫停车子,下来和俊风到草从里撒了一泡尿。想起饭局上周副处长傲慢的态度,李处长心里的火还没消,一边用力地尿,一边对着草丛骂:“呲死你,王八羔子!”

    俊风当天没有回基地,第二天他去了趟钱立荣的办公室,和导师商量毕业论文的事儿。

    俊风说:“钱教授,我觉得当前物资供应的问题太大了,对于论文前一部分,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我已经有些眉目了,这是我列的几条,回到基地后我再完善一下,拿过来先给您看看。”

    钱立荣拿过俊风写的两页材料,指出的问题很尖锐但也是切中要害,包括领导层面、制度层面、操作层面,问题分析也很透彻,看来是下过一番苦功夫的。

    但钱立荣没有表扬他,心里却有些怕他再深入地写下去,这些弊端是应该从学术的角度进行研究解决了,可钱立荣担心俊风把握不好度,如果一些数据和支撑材料用得不妥当,会给他实习的基地单位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灾难。

    钱立荣想了半天,说:“这个选题确实适合研究,但要想写得有深度也很难,我建议你还是另外选题吧,选一些超前的,比如从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思考一下。”

    俊风顿时心凉了半截,这个选题已经列好提纲了,再换题目还来得及么!钱立荣没有给他思考的时间,说:“你先回去吧,这几天好好想想,也不急于一时。”

    俊风能不急吗?其他人有的都写了一半了,他却要换题目,三四万字的毕业论文哪是那么容易堆砌出来的!俊风躲在基地的招待所里,一连几天苦思冥想,翻看着专业期刊和杂志,终于有了一个全新的想法,《**应急支**力量建设研究》,不纠结于平时的问题,而是从战时需要入手,建立一套先进的保障力量和供应体系。

    钱立荣得知后,十分高兴,在电话里说:“这个选题太好了,如果你能够深入研究下去,我想就算二十年后你的这些成果都不过时。”

    钱立荣的话真应验了,俊风的毕业论文被评为本专业的唯一的优秀论文,而且在多年以后的新时代G改期间,其中一些观点与改革思路不谋而合,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论文。

    钱立荣的鼓励给了俊风莫大的决心和信心,他找陈文超要来了很多上级文件和方案,又在外网上翻译了一些美G的经验和做法,开始谋划起他的长篇大作。

    陈文超和俊风已经比较熟了,建议说:“你要想写好论文,还得去基层好好调研一下,不如就我们的保障团吧,他们是一线,应该有些干货,我跟罗处说一下,再打个电话,这周五你去一下好了。”

    “你陪我一起去吧,我一个人哪敢去啊,就喝酒我都怕得要命,咱们还是低调一点,不吃饭,看看马上就回来。”俊风求着陈文超说。

    陈文超笑着说:“你要找也得找个能喝的陪着你,就我这二两酒的量还敢舍命陪君子。”

    “就你了,你不能喝才知道怎么推嘛,咱别找领导,找个比你级别低的,聊一聊,要点资料就回来。”

    陈文超无奈地说:“好吧,我请示一下罗处,他如果不答应让我去,那我也没办法。”

    陈文超给罗红彬汇报了一下,罗红彬说:“你打个电话直接陪俊风过去,想要什么就让他们提供什么,我让他们政委给你们开个专题座谈会,需要哪些人参加你列个名单。”

    陈文超赶紧说:“罗处,那倒不用,我们自己联系好了,就是去看看,不要麻烦他们团领导了。”

    周五一大早,陈文超就陪着俊风去保障团了。

    团直工处张洪亮处长接待了他们,一见陈文超就笑着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