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要过年了,其他工厂还忙着四处请客吃饭,挖掘低态业务时,方云已经琢磨着怎么转型升级了,而且初见成效。
黄嘉成给她找了北京的同行,将最新的制造工艺和技术都引进过来,还有随行的技术员也过来帮扶。看在黄嘉成的面子上,别人也是象征性地收了一些转让费,这也给厂里省了一大笔费用。
穆仁国在乡里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了福云玻璃制造厂的发展问题,方云列席了会议,并作了工作汇报。乡里研究决定,给福云玻璃厂最大的支持力度和优惠政策,在与县城一路之隔的319国道旁边,由乡出资扩建产业园区厂房,免费给福云玻璃厂使用。
黄嘉成告诉方云:“现在规模扩大了,业务也在转型升级中,但工厂管理还是粗放型和作坊型,会拖后腿的,一定要引进先进的公司管理方法和制度。”
“干爹,那我们应该怎么去做?”方云问。
“第一步,要招一些有管理经验的经理人负责理顺关系;第二步,工厂的部门要改革,要按职能重新划分;第三步,员工要培训,你也要培训。现在你靠个人影响去管勉强还可以,但以后人多了,范围广了,那就要靠制度,靠法规去约束。你看看,有多少企业都是在由小变大时出现危机的,有些直接倒闭了,大部分原因都是管理没跟上,制度没跟上,还用老的方法管,这肯定是不行的。等以后经理到位了,你肯定要去大学里去培训的,大学我已经帮你联系好了,进修工商管理,这一两年肯定没时间,不过闲的时候可以先学起来,我让他们把教材寄过来,现在形势发展这么快,不学习怎么能行。”黄嘉成言辞热切地说。
“干爹,我只上过初中,怎么能一口气上大学呢!”方云毫无把握,不自信地说。
黄嘉成笑了笑,“这有什么,你不是一直也在学习吗?你现在的水平可一点也不比大学生差,再说这都是些文科,又不像理工那样难,你一定行的,干爹从来没有看错过人。”
上大学一直是方云心中遥不可及的梦,但现在她仿佛看到了希望,她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她相信只要努力,自己一定能行。
曹志刚看到厂子也大起来了,要经常出去谈事儿,没个车的确不方便,就和曹福云商量,买了两辆桑塔纳,一辆黑色的,志刚和他爹开,一辆红色的给方云开。当时的桑塔纳已算顶级好车了,县市级正职领导才能配备,连乡里一把手也只能用捷达车。
买车的事儿没有告诉方云,方云知道后,直接找到志刚,“两辆车一下子四十多万出去了,你知道这些钱能派多大用场吗,我们可以艰苦一点,有什么苦吃不了,现在流动资金也不宽裕,为什么非得要买车!”她很少发火,特别是对志刚,毕竟这厂说到底还是人家的。
志刚低着头,不敢正眼瞧方云,默默地站在那里,也不解释,就像犯了错误的小学生。
曹福云听见了,笑着走了过来,说:“方云啊,你别训他了,是我让他买的,事先没告诉你,就是怕你不同意。咱们公司现在大了,公司形象也很重要,你不是只代表自己了,你就代表咱们整个公司。不光车,以后你连穿的也要改,不能再这么朴素了,要有公司领导的样儿。这样咱们公司在乡里,在县城才能站得住脚,这也是一种宣传和攻关啊,千万别不当一回事儿。还有,社会上的那些闲言碎语千万别理,不要影响到你的心情和决策。俗话讲,人红是非多,咱们做企业的也一样,一旦做大了,就成了一部分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你只要视而不见,心无旁骛,他们就没招儿了,你越在乎,反而越中了他们的圈套。”
曹福云知道要让方云一个女孩子承担这么大的压力是多么不容易,他有些后悔把公司交给方云,可不交给她又能交给谁呢,他心里觉得对不起方云,可他能够做的也只有不断地安慰和开导她,除此之外,能做的也不多了。
这一年,县里给方云评了“三八红旗手”,是俊容让成浩去协调来的。俊容就想着把方云的正面形象给树起来,让那些诋毁她的人无话可说。
没想到事与愿违,方云曝光的程度越高,负面的传言也越多,俊容经常一个人默默地流泪,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才能帮到方云。为了减少误会,不给方云带来压力,俊容也尽量不与她过多来往,偶尔打个电话问候一下,一般都是鼓励她,开解她。俊容明白,像方云这样走到今天的位置,她已经几乎没有可以说话和聊天的人了,她心中的苦闷和烦恼如何排解,只能依靠她强大的内心和定力。
工作之余,方云没有什么好去处,一般都去干妈晓歌家里,种种花,喂喂猫,弹弹钢琴。她是多么渴望这种安静的生活啊!她没有任何权力和金钱的欲望,她只想着俊风在她身旁,陪她看书,陪她说笑,陪她劳作,如此便是最大的幸福!她想当一个简单的女人,而不是一个成功的女人。可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连想当一个普通人的权利都没有。
晓歌温柔地说:“方云,每个人的追求都不一样,如果你觉得工作不合适就尽早放手,不要逼着自己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