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66654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第 10 章
A- A+
此看得开,自己又有什么理由不热爱生活呢!

    同样的生活,当你乐观,便充满阳光,当你消极,便处处煎熬。

    新宇便是极其厌恶这种穷日子的,这种穷得让人看不见头的日子。他甚至恨穷发极地有些不想回家,看着每天忙碌的母亲,既心疼又怨恨。

    香玉已不是从前那个漂亮的姑娘了,三十多岁活脱脱一个五十多的老妈子,头发花白。繁重的农活让她直不起背,佝偻着身子,脸色泛黑,一大块疤痕是那么显眼,连红茂都躲着她远远的,一眼也不愿意多看。

    村里的妇女连嘲笑她的人都没有了,因为无趣无聊,慢慢的都没人把她当回事儿了。但只有香玉自己心里清楚,她所有的坚持、隐忍和希望都寄托在新宇身上,为了新宇,她可以扛下所有。只要一想到新宇,她浑身就充满力量,特别是新宇的学习成绩,让她觉得所有的苦难都是值得的。她仿佛一眼就能看到美好的将来,新宇穿着笔挺的衣装坐在明亮的办公室里,不用干农活,不用晒太阳,动动笔头就能衣食无忧。

    新宇认干爹的事儿,香玉是不知道的。每次香玉给新宇钱,新宇只拿个一块两块的,有时候还会从集上给家里买些东西,油盐酱醋啥的,偶尔也买点儿肉。

    香玉每次问他钱够不够用,新宇就骗她说,学校里每次都奖励学习好的学生,根本不再需要用家里的钱。香玉一直相信儿子的话,就像以前相信红深的话一样。

    ……

    干旱一直是种庄稼最头疼的事儿。仁忠和村支委其他人商定,把村头的水渠挖大挖深一些,把渠水引到地里去。可是,村里也没有多余的钱请工程队,去乡里找仁国,仁国一时也解决不了经费问题,毕竟二十几个村,口子不好开。

    仁忠想了半天,那就采取“出夫”的老办法。像以前集体干活一样,每家出人头去挖渠,算工分,找了村里最老实的黄发乾负责记录,现场发票,挖一筐发一张。

    村民的积极性很高,像大生产一样又搞了起来。渠上渠下都是人,比工地上还要热闹,都是给自己干活,这进度自然也不慢,没有一个人惜力偷懒,都是大抓快干抢进度。

    方云和方涛也拿着筐斗抬沙土。仁忠见了,跑了过来,“方云,你俩咋来了,赶紧回去,这活还用你们干哩!”

    方云一脸镇静地说:“书记,我和小涛也算一户,这是村里的大事,我家不能落后,别人家出人力,我俩现在长大了,能干活了,也要和大家一样,不能搞特殊,老让村里照顾我们!”

    一边说着,一边吃力地抬着沙土往坝上走去。

    仁忠模糊着眼睛,走过去叮嘱黄发乾,“给他们俩一小斗算一筐,多发几张票!”

    正当仁忠往回走的时候,方云满头是汗地追了过来,“书记,我和您商量个事儿,今年天旱,收成肯定不好,村里不要再像以前那样给我家发口粮了。今年我和小涛也要减量,这都是大家辛辛苦苦忙来的,我们怎么能不劳而获呢,我和小涛已经够吃了,去年的余粮还没吃完呢!”

    仁忠和颜缓声地说:“方云啊,这不是以前哩,以前忙时多吃,闲时少吃,定人定量,现在是改革开放,日子好起来哩,你和小涛只管上学,社会主义难道还养不起两个娃娃么!”

    是啊!这比吃大锅饭的时候富裕多了。分产到户,人人的积极性都高了,产量自然上去了。大家都可以做生意做买卖,经济立马有活力了。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生活总会好起来的,当然,农村肯定是要慢一点,但始终在向前进,脚步不曾停歇。

    仁忠始终相信,跟着共产党走肯定错不了。能争取政府支持的,他一定会替村民去跑,争取不了的,那就号召群众自己动手,不等不靠。

    仁礼承包的酱油厂前几年效益很好,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了规模的生产厂家,人家质量好,价格又便宜,村里的酱油厂就慢慢不行了,一直走下坡路。

    仁忠把仁礼叫了过来说:“社会在发展,咱也要发展,不能老指望着旧思想,跟不上时代是要吃亏哩,这村里的酱油厂就停了吧,咱们要寻思着新的出路哩,找些效益好的项目!”

    仁礼睁大眼睛,不可置信地说:“大哥,你这番话讲得怎么这么有水平哩,像县的领导讲的,你这是哪里学哩!”

    仁忠摸着胡子拉渣嘴巴,笑着说:“俺给村支部订的报纸,都是从报纸上学哩,以前毛主席就喜欢学习,咱老农民也不能落后哩,你们不愿意学,俺就先学一步!”

    “那哥你说做些啥行哩,俺也不想干这行了,再这样熬下去,工资都发不出去哩!”仁礼也发愁说。

    “养鸡!大规模养殖,技术低,成本低,风险小,村里的这些妇女还是能用的,男爷们儿都组织起来,成立个工程队,听说姚国伍在县里承包了很多项目,忙不过来,咱们去他那里干,不要单个去,搁伙去!”

    仁忠天天看看报纸,说出的话竟也不一样了,有鼻子有眼,还有自己的想法。仁礼不住地点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