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65982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孤烟望蘅(十三)
A- A+
昨晚崔广便连夜进宫,今日这些人又争先恐后地上谏替皇后求情。朕倒想问问,他们就是朕的臣子,还是崔家的!?”

    萧衍扫了一眼案桌上密密麻麻的奏章,并未立即回应,而是待皇帝怒意稍歇,才缓缓道:“陛下自被崔广扶立登基那日起,便该料到会有今日的局面。”

    建元帝双目紧闭,沉默半晌,再开口时语气竟多了几分淡然:“若非瑜之提醒,朕倒险些忘了这桩旧事。”

    萧衍淡淡一晒,扶起案上的茶壶,给建元帝面前的玉杯斟满,又为自己斟上。他举杯轻抿了一口,手腕轻摇,望着盏中晃动的碧绿茶汤,沉声道:“这碧涧春,入口虽苦,回味却甘。此茶产于江南春日,须采其嫩叶曝晒三月,再以油纸包裹闷香半载,至次年腊月方是品饮最佳之时。”

    他稍作停顿,目光茶汤移向建元帝:“陛下可知,人饮茶之理,亦如人生之道。”

    建元帝心领神会。他素来信任萧衍,这些年与崔家的明争暗斗,多亏萧衍从旁辅助,才让他未曾沦为与先帝刘诃一样的傀儡。

    他举起茶杯,与萧衍轻轻一碰,正欲饮下,殿外忽传来脚步声。刘畚弓着腰走了进来,身旁还跟着一手捧画轴的宫人。

    “陛下,”刘畚小心翼翼道:“黄门署的人来送画像了。”

    建元帝听闻画像二字,顿时来了兴致,忙放下茶杯,命宫人呈上来。

    宫人将画卷轻放在案桌,随着他颤抖着的手缓缓滚下画轴,一妙龄女子也缓缓浮现。画中的女子面容清秀,眉眼含笑,骑在马背之上,手中马鞭高高扬起,眉眼间神采飞扬,英姿飒爽。

    建元帝粗粝的手指轻轻抚过画中女子面容,目光一寸寸扫过画面,仿佛在欣赏一幅绝世名画,嘴角也不自觉扬起温柔的笑意。

    这是一种不会出现在帝王身上的笑容,极致的温柔单纯,只有一个丈夫在面对深爱的妻子时,才会有的笑容。

    萧衍认出,画中女子正是已经故近十年的先皇后。她是建元帝遗落民间时的青梅竹马,父亲本是贩马商贾,奈何红颜薄命,在建元帝登基未满一年时,便因难产香消玉殒。自此之后,建元帝每年都会让黄门署的画工为先皇后画像。

    “瑜之,你觉得这画如何?”建元帝将画倾斜向萧衍。

    萧衍笑着推辞:“陛下当真是为难臣了,臣不通画艺。”

    建元帝并不理会萧衍的自我打趣,只是盯着画中的女子,眉头越皱越紧:“不对,不对,这眼睛画的不像,没有她的神韵。”又看向画中握马鞭的手:“手也画的拙劣,她的手纤白如玉,这画的黑黝,似藕断一般粗壮了...”

    那宫人闻言,脸色瞬间煞白,“噗通”一声重重得跪在了地上。

    刘畚见状,连忙上前,赔着笑脸道:“陛下息怒,这已是黄门署技艺最精的画工所作。只是画工们未曾亲见先皇后尊容,实在难以尽善尽美,还望陛下宽宏。”

    建元帝皱眉思索片刻,忽而道:“朕记得...黄门署先前有个姓贡的年轻画工,画技超凡入圣。当年太后四十寿宴时,他所绘寿图栩栩如生,令满座惊叹。为何不叫他来画?”

    跪地的宫人连连摇头,他在黄门署多年,可却从未听过有哪位姓贡的画工。

    刘畚叹道:“陛下日理万机,怕是忘了,太后如今已近天命之年。那位贡画工,已是八年前的人了。”

    闻言,建元帝神色一暗:是朕记错了,不过他如今在何处?”

    “后来不知是犯了什么事儿,死了...”

    建元帝的眼中流露出一股惋惜,“如此奇才,英年早逝,实在是可惜了。”话毕,他神色一肃,将画卷重重地拍在案上,沉声道:“叫黄门署的人重画,直到朕满意为止。”

    “是...”那宫人颤抖着起身,抱着画卷匆匆退下。

    萧衍想起今日是月圆之夜,便与建元帝又饮了几盏茶,谈论片刻后,方才告辞离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