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县的百姓参与修路都是根据路段和住址就近安排,收割农作物也一样。
领到神女的通知后,行政厅的人马上进行了安排,各工地的负责人立即和新安排的农事负责人进行了交接,带着该区域的百姓开始干活。
红色的辣椒和绿色的辣椒被摘下,放进了竹筐里。
绿色的毛豆、黄豆、绿豆,装满了背篼。
紫色的茄子,有长条的,有团团的。
绿色的苦瓜和黄瓜,一个表面凹凸不平,一个光滑顺溜。
绿色的空心菜堆成了一座座小山。
……
“我们吃的那个玉米就是这种?”一位大娘从玉米秆上掰下玉米棒子,她撕掉了表面的玉米壳,露出里面黄色的玉米粒。
大娘摸了摸,“这玉米和我们吃的不一样,有点老哦。”
旁边的年轻姑娘动作利落地一掰一个,丢进箩筐里,“当然不一样啊,我们吃的是嫩苞谷,这是老苞谷。”
大娘扣了一颗喂嘴里嚼了嚼,嫌弃道,“不如嫩苞谷好吃。”
后面割玉米秆的小伙说:“没事,老苞谷磨成粉做饼吃。”
年轻姑娘在心里接了一句:也可以喂给鸡鸭鹅和猪牛羊。
一个年轻妇人蹲在地里,看着左边一堆细长的豆子,又看了看右边一堆扁短的豆子,茫然地问旁边的大婶,“罗家嫂子,这两种豆子?”
罗家嫂子笑了笑,“长的是缸豆,短的是四季豆。”
年轻妇人想了想,“缸豆为啥叫缸豆,四季豆为啥叫四季豆?四季豆,是说一年四季都能种来吃吗?”
手帕交抱着一筐西红柿从她身后走过,抬脚踢了踢她,“你有时间想这些有的没的,不如赶紧把豆子搬到路边去。”
“讨厌,人家好奇嘛。”年轻妇人撇撇嘴,她起身,挑起了一担四季豆往路边走去。
坐在牛车上的小男孩一边摇晃着身体一边开心地念道,“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1]”
驾车的男青年听着小侄子一遍又一遍念着四句诗,嘴角抽了抽,“你只会这几句,没学别的?”
小男孩顿觉被挑衅,炸毛道,“我当然学了别的!”
他摇头晃脑背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2]”
满载着农作物的牛车与一辆迎面而来的空车相遇,小男孩和坐在对面车上的小姑娘打招呼,“你好呀,黄同学,夫子布置的作业写完了吗?”
小姑娘闻言得意地一抬下巴,“我写完了哦。”
小男孩张大了嘴,“哇塞,你好快。”
小姑娘“嘿嘿”一笑,“你还没写完啊?夫子可是说了最近咱们有纸了,没写完的人要罚抄十遍。”
男青年正和对面驾车的男人点头示意,闻言立即扭头瞪小侄子,“你功课还没写完你就……”
两辆车错开,背向而行。
身后传来小姑娘悦耳的歌声:“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3]”
她爹惊讶,“你跟谁学的?”
还有唱我们农民干活儿的歌呀?
小姑娘眨了眨眼睛,“是神女教的,她说要搞一个丰收节,到时候让我们书院出一个合唱团,唱这首歌。”她矜持道,“我唱得最好,夫子指定我来当合唱团团长!”
她爹懵了,“丰收节?”
午饭时间。
干活儿的百姓擦掉脸上的汗,拍掉身上的土,一个个或蹲或站,狼吞虎咽地吃着香喷喷的饭菜。
芹菜炒牛肉、清炒藕片、肉末茄子、冬瓜玉米汤。
鲜美得舌头掉下来。
不管吃多少次都让人无比感动!
几个年轻小伙儿咕噜咕噜喝完汤,愉悦地长出了一口气。
“嫩苞谷就是好吃!”
“神女赐下的蔬菜都很好吃,我们也能种出这么好的菜吗?”
“要求不要那么高。”
“我还是喜欢吃肉,什么肉都喜欢。”
“神女赐的肉也比我们的肉要……”
说话的小伙儿突然闭了嘴,引得同伴纷纷转头,却见他呆呆地望着一个方向,然后慢慢地张大了嘴,露出震惊的表情。
几人:“?”搞什么啊?
他们循着小伙儿的视线看去,众人一起呆住。
只见隔着半个山坡,山脚下的小路上,几十个青壮年骑着马跑过。
他们稳稳地坐在马背上,手拉缰绳,马蹄扬尘,威风凛凛地奔向县城的方向。
半晌,终于有人开口,“是军队的人还是护城队的人?”
“那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看起来好威风!”
“我好羡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