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5950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甜的是英台不是樱桃13
A- A+
    一个时辰后,他们来到了城郊的一片树林外。

    人们下马的下马,下车的下车,将这些车马都放在林外,由仆人看守,然后结伴往林中走去。

    不久他们就来到一处溪流旁。这个小溪名为“九段溪”。溪水清澈,水流也较为平稳,贯穿整个林间,又因为狭窄弯曲的缘故,是最适合在其上漂浮杯盘,玩曲水流觞的。

    在九段溪最大的一个转弯旁建着一座亭子,正是他们今日集会的地点,卓风亭。

    卓风亭内早有吴监院带人准备好了空杯空盘。桌上还有许多食盒,里面放着各色的点心,瓜果和其他吃食。桌子一旁的地下放着十几大坛的酒。

    见来的人多,钱复问张先生道:“先生,这里来的所有人都会作诗吗?”

    “不一定。不过,你们是一定要参与的。至于其他的人,愿意参与的就坐在溪水边,不愿意的就玩自己的,没有强迫的道理。”

    “啊,那我们为什么必须参与啊?”章元发出哀嚎。

    “不要忘了,现在是辞赋课的时间,我带你们出来就是为了作诗,不是带你们出来游玩的。”

    张先生话落,学生们就嚎叫起来:“啊——”

    “你们不要叫。今天来的,不乏才高的隐士和有名的大儒,若是你们作的诗入了他们的眼,名字和诗句在才子士族之间流传开,也算是一次小小的显身扬名了。”

    这时,马文才从人群中出来,对张先生说道:“先生,我的肩膀受伤了,大夫说不能喝酒,若是酒停在我面前,我就饮一杯茶代替吧。”

    张先生点点头,“可以。”

    教茶的萧先生也说道:“我也不喝酒,饮酒就坏了我这喝茶的脏腑了。”

    萧先生身边站着一位年轻男子,似乎是他的好友,笑道:“你最好是别参加,喝一杯茶就往溪水里扔一个茶杯,如此清透的溪水岂不是被你糟蹋了。”

    萧先生笑道:“清溪纳白玉,流水饮绿茶。难道不美吗?”

    那位年轻男子鼓掌道:“好,诗会还没开始,我们就已经得了一句了。可见今日诗会必定精彩。”

    很快,吴监院安排书院的下人准备好了一切,张先生就招呼人们就坐。除了学生们,愿意参与作诗的人便各自在溪边找了个位置席地而坐。

    随着一声鼓响,放着酒杯的托盘就被一个接一个的放下水,饮酒作诗正式开始。

    很快,就有第一个人喝到了酒,随之第一首诗也做了出来。有了开头,后面接二连三的有人饮酒作诗,整个集会的氛围一下就热闹起来。

    一两个时辰后,学生们大多都做过一首了,其中祝英台作的最多。她坐在一个转弯处,酒杯过来后经常会因为转不过下一个弯而停下。从最开始到现在,祝英台已经饮过三杯了,诗也作了三首,其中一首还得到了那个架着羊车的人的赞赏。

    这时,有一个托盘顺着水流漂漂荡荡停在田成康的面前。

    张先生和所有学生的眼睛立刻看向他,张先生说道:“田成康,大家都作过了,只剩你了。”

    田成康叹一口气,思索了好久,才憋出四句:“秋日来出游,停杯把诗作。若问为哪般,实则无奈何。”

    人们听了,纷纷大笑起来,有一个人甚至笑的在地上打滚道:“哈哈哈,也罢,也罢,雅了许久,可算来了一个通俗易懂的了,我们此次集会便可称得上圆满了,大家此刻就可以散去了。”

    人们听了这话,笑的更欢了。

    张先生先是忍不住笑了一下,然后憋了憋,严厉道:“田成康啊田成康,我看你不是什么小金刚,金刚不雕不成形,而你简直就是一个不可雕的朽木。”

    张先生的话落,人们更是纷纷笑作一团。田成康倒是觉得很无所谓,他笑了笑,说道:“张先生,诗我也作完了,不如我去给大家击鼓作乐,也好与各位作的诗相和。”

    “很好,很好,我们正愁无乐,不如就让他为诗伴奏,如此才算是仿效了古人之风雅。”教礼的先生说道。

    张先生无语的摇摇头,朝田成康摆摆手,“去吧,去吧。”

    田成康来到鼓前。不同于作诗,他对于音乐很擅长,随手起了个节拍就击出了一首慷慨激昂的鼓乐。在场所有人的精神都为之一振。有那不作诗在亭内坐着聊天的人,听到鼓乐,觉得意趣盎然,立刻掏出自己随身携带的长笛与鼓声合奏起来。

    岸上有人就伴着乐曲,或作诗吟唱,或随之起舞。就是没有律感的,都被此刻的氛围感染而手舞足蹈着。一时间,人人都兴奋起来,宴会进入了高潮。

    祝英台除了作诗喝了三杯酒,后来觉得酒味香甜,又忍不住贪了几杯,本来已经迷迷糊糊的,正将头靠在马文才的肩上闭目养神。听到音乐后,也忍不住跟着鼓点不住的摇头晃脑。

    马文才按住她不安分的头,说道:“要靠就好好靠着,动来动去的,我的右肩都要被你的头碾碎了。拜托英台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