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59458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第 2 章
A- A+
    清晨的雾气像一层轻纱笼罩着田野,苏晓踩着沾满露水的田埂前行。

    露水打湿了她的裤脚,左手腕的伤口传来阵阵刺痛,这具身体显然长期营养不良——才走了不到二里地就开始气喘吁吁。破旧的布鞋里塞着稻草保暖,每走一步都硌得脚心生疼。

    村口那颗歪脖子枣树下,几个纳鞋底的女人正挤眉弄眼地窃窃私语。

    "哟~这不是老苏家的..."穿红碎花衫的女人故意拔高嗓门,声音尖得像根绣花针。

    戴绿头巾的立刻接茬:"啧啧啧,听说流了可多血了..."

    她们交换着眼色,像一群等着分食腐肉的乌鸦。

    苏晓加快脚步。

    这就是原著里那些长舌妇——书中她们散布的谣言像慢性毒药,最终将原主逼上绝路。

    但现在?苏晓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她可没工夫跟这些闲人纠缠,当务之急是解决家里的困境。

    穿过一片片绿油油的麦田,"大庉生产队"的青砖房在阳光下格外醒目。石灰粉刷的外墙泛着鱼肚白的光泽,与周边低矮的土坯农舍形成鲜明对比。斑驳的红漆匾额下,绿色的电线缠绕着一个锈迹斑斑的大喇叭。

    推门进去时,一个穿着蓝色中山装的中年男人正在记账。

    他推了推眼镜:“你是?”

    "我是苏大山的女儿,苏晓。"

    她上前一步,微微一笑,“我想看看咱们家欠队里的账目。”

    男人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一丝不屑:“你一个小姑娘,懂啥账目?”

    “我懂。”苏晓语气平静,但眼神坚定,“我家欠队里的钱,我有责任还上。”

    男人将信将疑地递过账本:"自己看吧。不过..."他意味深长地拖长声调,"这可不是小数目。"

    苏晓接过账本,仔细翻看。

    泛黄的账目上清楚记录着家里欠的粮食和医药费,总共二百三十七块八毛。她心里默默盘算。——按照现在的物价,一个壮劳力一天挣十个工分,年底结算时十个工分大约值五毛钱...

    “你叫什么名字?”苏晓抬起头,看着那个中年男人。

    “我叫赵铁柱,是队里的会计。”

    赵铁柱笑了笑,“你一个小姑娘,别太逞强了。”

    “赵哥,你说这钱怎么还才好?”

    苏晓放下账本,认真地问,她想要了解在这个年代怎样挣钱呢?

    赵铁柱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小姑娘,你还真有意思。这钱,要么你家多挣工分,要么有人帮你家还。”

    “多挣工分?”苏晓皱了皱眉,“那怎么多挣?”

    “多挣工分,就得干更多的活。”

    赵铁柱指了指仓库里的农具,“你家男人腿不好,女人又累,孩子又小,能干啥?”

    苏晓心中一沉,在70年代的生产队里,工分主要用于记录社员在农业生产中的劳动量,如耕种、收割等主要农活。工分年终会进行结算,所在的生产队要是效益不好,很多村民不但没领到现金,还要倒欠生产队钱呢。

    但她很快有了主意:“赵哥,你说要是我能在队里找到点别的活,是不是也能挣工分?”

    赵铁柱愣了一下,随即摇头:“队里就这些活,能干的都干了,哪还有别的?”

    正说着,门外传来洪亮的嗓音:"铁柱啊!公社通知下午要......"话音戛然而止。一个穿着旧军装、皮肤黝黑的中年汉子跨进门来,浓眉下的眼睛在看到苏晓时闪过一丝诧异。

    "李队长!"赵铁柱连忙起身,"这是老苏家的闺女......"

    "我知道。"李德全摆摆手打断他,铝水壶在腰间晃荡,"你爹的腿好些没?"

    苏晓:"谢谢您惦记......其实我今天来,是想问问队里有没有挣工分的活计。"

    办公室里忽然安静得能听见算盘珠子的晃动声。

    李德全从兜里摸出皱巴巴的经济烟,在桌上顿了顿,半响后说:"刘老师要休产假的事你知道吧?"

    见苏晓摇头,他吐着烟圈继续说,"公社要求代课老师至少初中毕业......"

    "我爷爷教过我代数!"苏晓急声道。记忆里原主的爷爷确实常在煤油灯下教她写字算数——这是贫困家庭难得的文化资本。

    李德全和赵铁柱交换了个眼神。

    午饭过后,苏晓已经站在了公社小学的土坯房前。

    这是一排低矮的平房,墙皮剥落得厉害,窗户上糊着的塑料布被风吹得哗啦作响。

    操场就是一块夯实的泥地,角落里歪歪斜斜地竖着一根木杆,上面绑着褪色的红旗。

    周边六个村的孩子都会来这里上学。

    李德全领着苏晓走进最东边的办公室。

    "丫头,"他突然压低声音,"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